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阳光 《学语文》2002,(6):19-20
《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传统课文,而现在是作为“理清思路”的一个“例子”。我认为,“理清思路”就本文而言就是抓住本文的感情线索。利用“感情曲线图”建构问题,紧扣课文,联系实际,质疑点拨,听说读写同步进行,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感情曲线图”就是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来。根据对课文的深入研读,我们可以设计下列问题:通过大家对文章的预习,课文主要分析了哪几种情感?这几种情感的对象分别是谁?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用下图把这篇文章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正>诗歌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学体裁,编者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诗歌这种形式活泼、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简练、想象空间丰富的优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入习作之门,感悟语文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师利用教材  相似文献   
3.
《在师生团聚会上的致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一位研究生导师在师生团聚会上发表的感谢小学班主任沈老师的讲话。课文先讲“我们”这些当年的“小调皮鬼”自发地来看望沈老师,团聚在沈老师身边,向她鞠躬献花.表达敬意:接着讲“我们”回忆起难忘的小学学习生活,回想起沈老师的谆谆教诲,内心充满了感激;最后是讲“我们”真诚地祝愿沈老师永远年轻、美丽,永远意气风发。  相似文献   
4.
教学《为了忘却的纪念》,可以抓住课四个要点,这样,既可省时省力,又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阅读记叙文应构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粗读。 粗读就是要获取作品所提供的一些直接信息。其教学目标应该是:了解创作背景,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感受作品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捕捉感情线索)。  相似文献   
6.
王震亚 《初中生》2006,(6):12-15
《观舞记》是当代名作家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托玛姐妹优荚的舞姿后写的一篇质兼美的散。章以对卡托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运用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将美好的视觉形象转化为美好的语言形象,用充满魅力的语言情真意切地描摹、赞扬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美。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 紧抓作者的感情线索——四赞安塞腰鼓,引导学生层层剥笋,通过品词析句、创造性的朗读、语言训练、合作探究等,催化学生情愫,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四次赞叹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浓烈的升华,作者是借赞安塞腰鼓赞黄土高原,赞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8.
不知道人们是在几岁的时候开始不相信童话里的爱情故事。就像开始发现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一样。电影里女主角Charlyne Yi有一天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爱情观都是建立在童话故事上与现实完全不同,过去唯一交过的一个自认为神秘低调的男友黑眼圈只是因为嗑药后,她开始想知道爱情究竟是什么,所谓的真爱是否存在。她在导演Nicholas Jasenovec的帮助下开始走过洛杉矶、拉斯维加斯、奥克哈马等地,穿越大半个美国采访来自不同行业的各色人等,她走访了  相似文献   
9.
王芳 《知识窗》2015,(2):89
语音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对于任何人来说,读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不能认为只要是识字就会读。读,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读得好,更不简单,人与人之间,读的能力是大有高低之分的。""现在具备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能力已经不再是神童才子的事,而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阅读能力。"这"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就是速读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终体现。所谓速读,就是在一定时间里看到,而且吸收较多的文字信息量,其中包括看的速度和理  相似文献   
10.
从来没有哪个作家的语言像徐志摩那样让我着迷。喜欢上他的作品是从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开始的,而不是中学时就读到的《再别康桥》。不知道诗人当时感到些什么,我很难明白他这首名诗背后的话,为何“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然而散文不同,他的文笔奇美,把我带入了清澈秀逸的境界:“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协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灵性。”还有欧化的长句,非得读好几遍不能领会其中的美感。而后我就迷上了志摩所有的作品,这篇散文更是百读不厌。一位作家朋友笑我还是中学女生的口味,但我并不为此感到脸红。许多年过去了,别的书渐渐失散,但他的书一直带在身边。他的语言,滋润着我在欧洲几年里枯竭的中文思维中枢。我喜欢自由脱俗的情感和理想主义者亮晶晶的额头,这些并不因为时间的逝去、理想的破灭而失去它们的光彩。他纯洁之美的篇章,他对人生的单纯信仰,让我生出的何止是敬意!我以当年为了应付考试获取的知识,实在不能理解影响了他的十九世纪英国浪漫派诗,我当时甚至不知道志摩笔下的康桥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剑桥。学校给我的文凭,没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有遮羞的功用,全不能遮盖我的空疏和寡陋。徐志摩说他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线索,如果说我过去的人生也寻得出线索的话,那么我后来去法国留学,为的是去欧洲“游学”。也还算得上是一笔清晰的线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