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传统观点视之,作为知识分子的鲁迅的立人思想,某种意义上是中国君子人格独立追求的现代显形;而以今人视角来看,孔子的成仁思想,则有着浓厚的人道主义光辉.鲁迅与孔子关于人以及人伦的思考着眼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从"成仁"和"修德"两个层面论述了《论语》在当代廉政建设中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及其不足之处。"成仁"是《论语》对于为政者道德标准的理想要求,"仁"的意义高于现实物质利益乃至生命,其不足是过于强调现实而忽视了人对彼岸世界的精神追求";修德"是《论语》对于为政者的首要要求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其不足是重私德而轻公德。  相似文献   
4.
在《论语》中“仁”和“礼”是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仁”是修身的终极目标.而“礼”则概括了孔子一生的政治理想。基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礼”的形式化问题的反思.孔子提出了“援仁入礼.以礼立仁”,既从仁的高度来奠定礼的基础,又从礼的方面保证了仁的落实。在孔子认为,仁和礼,一属价值理性,一属实践理性,二者的关系是互证互释、同...  相似文献   
5.
仁与道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与基本范畴。前者指向个体内心主观的伦理、道德践履与精神修养,后者则指向外在客观的形上天道。二者之间乃是一种双向实现与互动的关系。一方面,通过现实生活中个体的人伦践履与精神修养,可达成对形上天道本体的证悟与体认;另一方面,个体对天道本体的这种体认,将会促进自身道德的完成充实和精神境界的跃进提升。  相似文献   
6.
中国先秦时期已出现崇高一词,开始时只是用来指称某物形体的高大。孔子赋予人以仁的价值导向,并诲示以为仁而祈圣的成仁之道。人在为仁而祈圣的践履中不断地超越命,从而成为天地之性最贵的大人。自觉践履成仁之道的大人不畏命的威迫,自弘其道,自乐其道,由此绽放出一种充实而有光辉的道德境界。大人因着光照天地的道德境界而令人仰之弥高,也因着其仰之弥高的道德境界而令人崇敬。至此,那种指称某物形体高大意味上的崇高,已被转换为喻指人的道德境界高卓的崇高了。  相似文献   
7.
孔子人学思想作为立人立德之学,关乎人的道德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建立。其人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仁”。孔子的人学思想主要有三层含义:爱人、成仁和学礼。这就启发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要注重生命教育、成功教育和自主教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