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2篇
教育   440篇
科学研究   58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液滴撞击固体壁面现象常见于动力机械、喷雾冷却和薄膜材料沉积制备等工业生产中。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作为分散颗粒,应用超声波分散技术制备均匀性与稳定性良好的树脂基纳米流体。利用高速摄像技术,研究纳米流体液滴撞击固体壁面的动力学行为。基于有限元法,通过修正的幂律黏度模型耦合纳米流体的剪切变稀特性,采用水平集方法捕捉相界面的移动,建立纳米流体液滴撞击固体壁面的数值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好一致,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与准确性。研究发现实验配制的纳米流体表现出非牛顿剪切变稀特性,纳米颗粒的加入抑制了液滴撞击固体壁面过程中的铺展和回缩行为。随着幂律指数m的减小,液滴撞击固体壁面后的铺展范围变大。随着表面张力的增大,液滴的无量纲直径在铺展阶段无明显变化,但在回缩阶段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熊耳山前河地区金矿是熊耳山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金矿之一,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中国重要的黄金产区。该金矿是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成矿物质来源以深部幔源为主,属中低温热液矿床。以熊耳山前河金矿为例,搭建区域成矿的二维地质模型,分别进行稳态与瞬态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在合理的岩体和断层参数条件下,来自岩浆的高温成矿流体沿断裂带流动,加热断层及其围岩,可以达到成矿需要的温度和压力。热液成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液在断层带中流过携带的物质和热量。流体传递的总热量与断层宽度、热液源头的流体温度压力、断层渗透率的大小等有关。断层渗透率越高、源头压力越大、温度越高,断层内的热液流速就越大、平流传递的热流密度就越大;在同样热流密度下,如果断层越宽,则传输的总热量越大,更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段内,达到在特定压力下利于金矿生成的温度,形成金矿。在这些影响因素中,由于断层带的渗透率可以变化几个数量级,它的影响尤为显著。当断层渗透率较低时,前河地区热液成矿系统达到稳定的适合成矿条件需要~1 Ma;而断层渗透率较高时,只需要千年尺度就可以达到稳定的适合成矿的温压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包含有交界面的三维复杂流动问题的求解精度,将二维坐标系中的Youngs算法公式推广到三维坐标系应用,根据流体体积分数的定义,在二维直角坐标系Youngs算法的基础上,把介质分界面近似为平面,通过引入修正系数,实现了Youngs算法在三维坐标系中的应用,给出计算方法,并编写程序进行算例验证,数值模拟了具有复杂边界的空中爆炸形成冲击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通过数值试验,证明了Youngs算法在三维坐标系中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安林地区接触交代型铁矿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于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接触交代型铁矿,受地质构造条件的控制,在安林地区形成了两条成矿带,包含8个矿田。在有利成矿的地质构造和岩浆岩的复合部位,形成了矿石储量最大的李珍矿床。根据物探异常显示,安林地区仍具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工业上流体输送是普遍存在的,而在输送过程中流体流动阻力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介绍两种出口阻力的考虑方法,其计算结果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流体输配管网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发现各校流体输配管网的教与学有成功之处,同时也存在着课程内容繁杂抓不住重点、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够、全面学习本课程学时有限、多媒体教学效果不佳等关键问题,针对这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应对措施分析,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