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1篇
教育   374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8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普希金是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诗人,他的创作在全世界读者心中享有崇高的声望,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他是俄国文化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2.
白桦是文学创作的多面手,他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白桦的政治抒情诗是白桦诗歌成熟的标志。本文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阐述了白桦政治抒情诗的时代意义和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1928年再次回忆康桥(英国剑桥大学,诗人曾留学剑桥大学)时所写的一道告别的抒情诗,这首诗运用别具匠心的艺术技巧,通过再次向康桥辞别,描绘出康桥艳美动人的形象,来表现诗人对康桥的难忘的、无限的依依惜别的情怀,眷恋不舍的爱慕之情。 那么,再别康桥艺术技巧的别具匠心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结构完整严密。 全诗是紧扣“离情别意”来写的,核心是一个“爱”字。时间从夕阳西下到满天星斗的夜晚;地点是康桥河畔到满载星辉的船上。全诗共七段,通过首段和尾段的照应来加强“离情别意”的韵味,表明爱的深沉和爱的难忘。中间五段是尽情描绘“别景”,使康桥之美与诗人之情融为一体。第四段是时间和地点的转换处,从傍晚至夜晚,从河畔转到水上,成为  相似文献   
4.
本着重探讨徐鲁少年抒情短诗集《散步的小树》的艺术风格。指出徐鲁是以诚实坦率的诗心为少年铺设了一条通向真、善、美的道路;认为其诗意象所构成的艺术妙境既烙上了诗人自己人生感悟的印记,又溶入了对少年的人格关怀和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5.
乡村蛙鸣     
你听,那声音多美!以鼓点式的节奏敲击我的心房,收放自如而又不染一丝尘埃;你听,那声音多美!以抒情诗的格律牵动我的思绪,音韵温婉却又没有半点虚情。就是它,在乡村的三五之夜、皎月升于绿树之上时,从青草丛生的池塘、禾苗葱翠的田野,传来了一声声雄健而嘹亮的蛙鸣,那是天才的演奏,那是豪放的歌唱,时常牵引着我的心魂,感动着我的衷肠!  相似文献   
6.
[定位 ]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及诵读要领 ,屈原的爱国情怀 ,《离骚》的内容及浪漫主义风格。语文实践、探究侧重于诗人的高洁形象和浪漫主义风格。本单元诗歌是唐代以前我国古代诗歌的部分代表作品 ,从编辑意图看 ,本单元教学除了应把握古体诗的风格和艺术魅力外 ,还应从侧面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切入 ]1 .走近屈原 ,走进《离骚》预习课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屈原和《离骚》的材料。学生对屈原这个名字比较熟悉 ,但更详细、更深入的知识就匮乏了。因此教学可以由浅入深、由陌生到熟悉 ,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屈原的内心世界 ,进入《离骚》的美妙意…  相似文献   
7.
在整体直观的古代艺术思维观照下,中国诗歌史以抒情为主流,同时也催生了古典诗学中最具民族特征的意境说,使得古代诗歌的艺术实践以这为核心而展开。在情志(趣)与意象关系上,古典诗歌的意境建构经历了先秦到六朝的配合、演进,唐诗意境创造的成熟和唐五代以来由诗境到词境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马致远的散曲以一种含盖高妙深远的意境,超然物我的气韵,典雅清丽、自然本色的风格的悲情覆盖其中,从而也因此更加动人心性,在中国文学史上更具光彩。  相似文献   
9.
丘特切夫在其抒情诗中,对俄国抒情诗的抒情方式进行了变革,采用了变换的多角度抒情,既有第一人称主观式角度、第二人称对话式角度、第三人称客观式角度,又有这三种人称每一人称的变化运用,还有多种人称变化式角度,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复杂、细腻。  相似文献   
10.
珀西·比希·雪莱的作品充溢着对自然的热爱,蕴藏着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憧憬,契合了当今生态主义思想。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雪莱自然抒情诗,促使人们对自身的生存处境进行反思,而回归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改变这种局面的一种方式,这也是雪莱诗歌当中所倡导的一种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