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005年1月,上海《新民晚报》报道,一些日本人捐资在明代倭寇首领王直的家乡安徽省歙县柘林村修建了“王氏祖墓”,纪念王直的功绩。网络、报纸纷纷转载,指责之声轰然四起。浙江丽水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的两名非历史专业教师怒不可遏,愤然奔赴歙县,凿毁墓碑上所有“王直”二字,用行动向世人表明态度。一时间,怎样看待明代“倭患”的历史问题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在媒体的组织下,明史专家介入讨论。  相似文献   
2.
明朝中后期我国东南沿海倭寇横行,戚继光在平息倭寇的斗争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练兵治军思想:重视兵丁素质的选拔,注重发展优势武器,通过编制体制改革建设一支战斗力强的军队,练兵以练气为主.戚继光练兵治军思想及抗倭斗争启示我们,在海防建设中要大力推进以加强海军现代综合作战能力建设为重要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绿野仙踪》虽以英雄人物求仙访道为主线,但涉及较多历史事件,作者李百川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目的的重构加工。小说对于东南沿海抗倭事件的描写,置于忠奸之争的大背景下,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结合,其对史实的重构主要体现为:改变赵文华在抗倭事件中的角色及政绩;着重突出胡宗宪作为“奸臣”的懦弱无能、迂腐奉承,抹杀他在抗倭事件中的作用;夸大俞大猷对抗倭事件的贡献。作者重构史实的主要原因为:明清时期中日关系的复杂变化、社会文化环境及明清时期抗倭文学作品的发展;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