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我们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时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包括:明确界定检察机关参与行政诉讼的范围;完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方式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民事检察制度之具体运用体现在民事诉讼法确立的检察监督制度,限制了检察权在民事诉讼领域的有效行使,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益及保证诉讼公正的要求.完善民事检察制度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拓宽检察监督的范围,增加民事检察监督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齐佩欣 《教育》2011,(4):5-5
"玩游戏,玩电脑,痛快玩,继续玩,再玩……"小学四年级一男生自拟最喜欢的课程表,每天7节课,玩成了课程的主打。此种创意从网上流传到坊间,震动了社会,叩问着成人。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实中再审检察建议存在法律效力效力缺失以及该制度实际操作中程序不规范问题,试提出修正再审检察建议的建议。在适用中加强与抗诉的协调与互补;树立起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以抗诉为主,以再审检察建议为补充的理念;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应经立案、阅卷、调查、集体讨论、主管检察长或检察长决定等一整套严密的程序后才可形成;以再审检察建议回复制度为切入点加强再审检察建议的法律效力;增强再审检察建议内容的针对性与说理性,从而实现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制度化、正规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该制度的确立对于解决我国现存的"执行难"困境意义重大。本文首先梳理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运作状况,在此基础之上发掘了该制度的运作空间,进而分析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具备着坚实的法律基础、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在民事诉讼法面临大的修改的契机之下,主张将检察机关引入民事强制执行监督体系,并对监督方式与途径等具体制度的构建问题提出了一些符合我国实际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伴随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我国民事审级制度近几年面临严重危机,存在着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四级法院分工不明,导致各审级功能混淆;两审终审制过于僵化,导致诉讼成本加大;再审程序与两审终审制存在冲突。针对这些缺陷,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现行民事再审程序在程序设计理念、启动主体、具体操作规范等方面均存在重大缺陷,使得其与诉讼模式的改革趋势不相协调。为此,本文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再审程序应体现私权自治、程序公正、维护判决权威的理念;启动主体应以当事人为主,限制检察机关、取消人民法院启动再审的主导地位;当事人申请再审应从申请审查、理由、期限等方面强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现行再审程序以实体真实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具体程序设计上以监督权作为权力基础,导致现行再审程序成为单纯的个案纠错程序,其应有的功能难以发挥.为此本文提出应当以法安定性和客观真实作为再审程序指导思想、以诉权作为再审程序的权利基础,并提出以再审申请程序、再审抗诉程序和非常上诉程序为主体的具体设想,以期发挥再审程序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9.
民事抗诉制度的设置,是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误解,与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不相适应,影响了当事人民事诉讼处分权的行使,也不能体现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的原则,因而不科学,没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民事抗诉制度仍有存在的必要。对于这一制度,2007年10月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尽管在抗诉事由等方面进行了完善,但在抗诉的客体范围、抗诉程序的启动之限制、抗诉的次数等方面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