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变化率作为自变量,构造识别精度较高的对数函数,将其作为结构损伤的表征量,借助有限元分析设计软件ETABS对14层钢筋混凝土纯剪力墙结构进行数值模拟,揭示了地震波属性(峰值速度与加速度之比)、结构高宽比及等效损伤位置、损伤程度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适用于RC剪力墙结构剩余抗震能力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2.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便、速度较快、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挖孔桩要比木桩、混凝土打入桩抗震能力强,造价比冲击锥冲孔、冲击钻机冲孔、回旋钻机钻孔、沉井基础低.  相似文献   
3.
4.
本从建筑的平立面布置、抗震结构体系、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在施工现浇钢筋砼柱与墙体连接部位时通常需按规定在柱内设置拉结筋,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易产生漏埋、移位等通病,即影响了工程质量,又保证不了结构的抗震能力。我根据近些年来现场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几条对柱内拉结筋设置通病的防治措施,在实际施工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研究建筑物破坏的基础上,针对与建筑物倒塌有关的破坏因素,提出对新建建筑物在勘察、设计、施工和使用各个阶段进行综合控制,从各个方面保证新建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充分发挥:同时积极主张对老旧建筑物进行鉴定、抗震加固,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建筑物综合抗震能力,减轻建筑物的地震倒塌破坏。  相似文献   
7.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我们应该怎样减少建筑物倒塌对人们造成的伤害呢? 众所周知,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需要研制新的建筑技术,或者需要增加相应的建筑投资.已经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的建筑物,对于地震活动突然加强的地区来说,大量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都不能满足人们对建筑物安全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可以考虑对某些建筑物进行加固;另一方面则应该考虑如何在现有建筑物里增加地震逃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文中主要对四川汶川地区的学校的砖混结构房屋和框架结构房屋的震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及建议,为汶川地区及附近地域灾后重建积累了经验,从而增强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9.
10.
The seismic ductility of reinforced very-high-strength-concrete (VHSC) short columns was studied by combinatively applying axial load and low cyclic lateral load on specimens to simulate seismic impact. Twelve specimens with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ranging from 95.6 MPa to 118.6 MPa and a shear-span ratio of 2.0 were tested for shear failure pattern and fear force-displacement hysteretic responses. Combinative application of axial load and low cyclic lateral load to VHSC short columns incurs shear failure. The displacement ductility is much smaller when the axial load ratio is larger;whereas a larger stirrup ratio is accompanied with a better displacement ductility. The relationship of displacement ductility factor, μ?, with stirrup characteristic value, λv, and test axial load ratio, nt, is μ?=(1 8λv)/(0.33 nt). By this relationship and relevant codes for aseismatic design, the axial load ratio limits for aseismatic design of reinforced VHSC (C95 to C100) short columns for frame construction are respectively 0.5, 0.6, and 0.7 for seismic classes I, II, and Ⅲ;corresponding minimum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stirrups a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d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at least 1.273 times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se data are very useful to aseismatic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