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2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2.
张爱玲在作品书写中颠覆了传统的父权至上的观念,或把男性家长放逐于文本之外,或采用"去势模拟"的书写手法,使男性角色在其女性文本中丧失某种主导身份,并在精神和肉体层次上贬压男性特质/父亲形象,从而使其作品成为以女性为叙述主体的无父文本。  相似文献   
3.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一生坎坷艰难、颠沛流离,苏轼凭借旷达乐观、率情任性的性格和能超越人间一切不幸的自我精神,在文艺方面获得全方位的丰收。本文通过对他在文艺方面的光辉成就及多次被放逐的宦海生涯的陈述,试图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透视,从而展示他非凡的文学成就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围城》和《桃李》都是用幽默和反讽对知识分子问题进行文学言说,但二者给人的感受大不相同.一个是对中西文化,新旧观念冲突中知识分子痛苦的理想拯救;一个是对消费时代,世俗场景中知识分子快乐的欲望放逐.其原因主要一是因为作者生活的时代及其知识分子观的不同,二是因为创作原则及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站在人类精神角度 ,将《圣经》置放于希伯来———犹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中 ,引伸出放逐与拯救的形而上意义 ,以及这种意义对人生此在的超越性慰藉。  相似文献   
6.
台湾当代小说中的"放逐"主题主要是指作家身在台湾或从台湾移民到海外时,频频想望所来之地,又无能返归的痛苦情思。将之具体化为文字的书写,是台湾文学的重要特色之一。不同放逐对象的书写正好反映出台湾文学的曲折面貌。从政治放逐、留学放逐到情欲放逐,台湾当代小说中的"放逐"主题经历了50代"复国"怀乡小说、60年代的留学生小说、八九十年代另类的"同志小说"等书写类型的传承与流变。  相似文献   
7.
小强 《当代体育》2009,(1):16-17
好吧,我承认赛季之初我错误的断定新泽西网队会在本赛季义无反顾的摆烂,可他们竟然用强势的表现加入了竞争季后赛资格的队伍里,成为了全联盟最让人吃惊的球队、我的错误并不在于我小瞧了网队,而要归因于我忽视了一个人,德文·哈里斯宛然一股清风,吹散了所有人心头对网队的疑云,他的闪耀点亮了网队进入季后赛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性与政治是昆德拉的小说关注的两大主题。在他看来,性是探索人的存在的重要途径。作者通过对作品中四个人物的色情生活的描绘,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灵与肉"的冲突,从而揭示了他们苦中作乐的精神状态,以展现他们在成为亡国奴之后所受到的心灵摧残和煎熬。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明汉人对《离骚》的创作年代,均有作于怀王和顷襄王时期的自相矛盾之说,并无“均在怀王之世,决无作于顷襄王时期”的“宏观”定论;《离骚》所透露的诗人年岁及“椒、兰”喻指,应在诗人将及“老”年且子兰当政时期,而不能在子兰尚未当政的屈原早年“初疏”时期;以诗中浪漫想象所显示的诗人所在地点及诗中出现的“南楚”、“湘潭”一带土语,证明诗人创作《离骚》时不在汉北或郢中,而是在“南楚”沅湘之间;并引秦汉之际律法证明,屈原时代,实行的是有爵者以“年五十六”为“老”的“告老”退休制度,由此推测诗人之作《离骚》大抵在将临五十六岁老年,且齐相韩夤尚未受命赴楚为相的子兰当政时期,即顷襄王八九年间。  相似文献   
10.
王奎礼 《学语文》2006,(5):50-50
新《课程标准》的公布实施,无疑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也出现了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新课标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因此不少老师常常忽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而只是注重文本里的人文内涵的挖掘拓展,弄得语文课不像语文课,这一现象有专家称之为“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我们认为这种现象必须扭转,因为阅读教学万万不可脱离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