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女性作家作品辈出,南社成员陈家庆为其中的佼佼者。她师从曲词大师,接受正规大学教育,先后加入同盟会、南社,具有革命意识,其诗词创作成绩斐然。与词人生活经历相关,其词作或直陈时事,慷慨激昂;或登览怀古,抒故国之思,苍凉悲壮;或题图赠友,细腻温婉,抒高洁品格。可贵的是,碧湘词均为词人三十岁前所作,词境之壮阔,词意之深远,"胸次不凡"~([1]),"不做旖旎儿女语"~([2]),直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  相似文献   
2.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关于这首诗的主题一直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赞美江南的美景,表达对江南的依恋;此词从开头的江南老,中间描写江南的美好,到最后老前呆在江南,极力写江南之美这是韦庄的一首词,一种是借写江南美景反衬思乡而不得归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河汾诸老是金朝诗歌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作家群,他们生活在金元之际,经历了朝代鼎革的社会大动荡,亲身体验了惨痛的现实,产生了深沉低徊的忧患情怀.他们忧患社会动荡、生灵涂炭,忧患自己的艰难处境,更有黍离之悲、故国之思的家国忧患.  相似文献   
4.
清初士人(包括众多遗民)心态相当复杂:一方面他们缅怀前朝故君,故国之思强烈而执著;另一方面随着亡国日久、新朝渐稳又不能不牵念于现实利害,这使得他们在仕与不仕的问题上艰于选择与彷徨不定。顺治中期,著名诗人吴伟业即处在这一矛盾困惑之中,所撰《秣陵春》传奇也由此混合着执著与彷徨的双重内涵,客观上展示了清初士人的普遍心态。迄止目前,学者们多关注吴伟业的诗文,对其剧作则研究甚少,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失。  相似文献   
5.
李纲以屈原为榜样,创作了大量骚体作品来倾诉亡国之痛、思乡之情;揭露黑暗、针砭时弊,表现出了李纲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及对现实的批判精神。李纲创作出了大量饱含深情的壮美诗篇,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姚孝锡是由宋入金文人群体中的重要一员,其传世的诗歌虽仅有30余首,但都属于明性见情之作。他的诗作具有多元化的情感意蕴:一是萦绕心头的故国之思,二是似水流年的孤独情怀,三是优游人生的冲淡心境。这些数量不多却包孕诸多情感的诗歌,不仅极大地改变了金初借才异代时期滞金文人诗中多抒发内心激愤不平之气的单一风貌,同时也为金中期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案例背景】我校研究地方文化,开发金陵文化校本课程以来,教学效果值得期待。学生能否通过亲近金陵文化来丰富语文素养?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亟需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教学范式开展具体的实践研究。下面是一篇金陵文化校本课程文学作品品读课的  相似文献   
8.
曹溶是清初著名词人,他的词能确定作于任职山西期间的,有30首,几乎占他全部词作总数的1/6。在这些作于山西的词中,曹溶经常通过登览古迹抒发深隐的故国之思,如《绮罗香·云中吊古》和《永遇乐·雁门关》等。作者采用融藏今典于比兴的艺术手法,深隐地表现当代史事和故国之思。  相似文献   
9.
清代女词人徐灿作品的家国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著名女词人徐灿在题材上突破了惯常的“春恨秋愁”,她将“故国之思”作为创作的主题,并将家国之感巧妙叠合,形成了以深臆、悲怆为特点的深邃词境,拓宽了女性创作的传统题材,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阳羡词派是清代非常重要的一个词派.阳羡词人创作了数量颇多的咏梅词.其咏梅词中萦绕着深深的故国之思:题梅花图以抒故国情怀、咏梅怀古以抒故国之思、相约探梅中流露故国之思.阳羡词人咏梅词中故国之思的产生与他们对咏梅文学的继承,阳羡地域的探梅习俗,以及他们身处易代的人生遭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