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容不易     
我们无法给“从容”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圣哲先贤、仁人志士的思想品行为“从容”作了诠释。屈原的“九死不悔”、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万仞,无欲则刚”等都不失为“从容”的华章。  相似文献   
2.
文题展示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是啊,这痛是范仲淹以水沃面的艰辛,是文天祥不能驰骋疆场的遗憾,是司马迁不能像男人一样站立的痛苦,是李白四处漂泊的孤独,是你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种种磨砺……  相似文献   
3.
试题设计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在时间的流逝中,很多事物都会消逝,而于丹说:道不远人。千年前的贤哲,或国亡不食新朝之粟,或心如磁石永指南方,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道德操守,矢志不渝,后人永远在他们的烛照中,感受到道德的芳香,明德惟馨!根据上面文字,以明德惟馨为话题,谈谈你的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4.
南宋灭亡之际,伴随文天祥出使议降到兴兵抗元,直至被囚而死节的经历,其个人性格也经历了一次错位──回归──升华的过程。本文既不回避这段史实,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其性格的流变轨迹,探讨产生这种变异的深层原因。作者认为:正象环境外场的运动变化一样,一方面,文天祥性格核心的道德观从总体上看仍然保持协变性质;另一方面,由于受外场运动影的响,其性格中的“忠孝”思想也发生了变异,从而推动其性格向正负方向摆动,这就造成了其性格的错位与回归。  相似文献   
5.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可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资源,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资源,塑造健全人格高中语文教材所涉及的人物有许多是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先进人物。  相似文献   
6.
天祥是我国南宋的宰相,名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迹早已载人中国史册,许多书籍章,戏剧、影视作品中的天祥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老百姓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天祥在汀州的一段抗元历史知之甚少,而在长汀数百年来却广为传颂。南宋末年,元兵大举进犯南方,南宋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相似文献   
7.
中华古诗词是先民们生活经验与生活智慧的结晶,是价值观念和文化情感的源泉,是连接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在的桥梁,是民族的象征。中华古诗词言语精练,音律优美,蕴含丰富,余味无穷。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灵活、恰当地运用中华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感悟高尚、品味正直,激发求知欲,培养审美情趣,进而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践行行为规范,最终形成良好  相似文献   
8.
桑世泽 《钓鱼》2007,(7S):6-9
“东方不老岛,海上仙子国”。那一定是一个有意境的地方,那一定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那里有奇特的海蚀景观地貌,有旖旎多姿的碧海蓝天,有鲜得让人垂涎的海味山珍,更有让海钓爱好者深情向往的鲷、鲈、石斑……但那不是遥不可及,不是虚无仙境,而是宋代文天祥在他的《过乱礁洋》诗中就描述过的宁波象山。[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把《集杜诗》放在宋元明清集杜诗历史中观照,把《集杜诗》与其他作品或集句诗来比较审视,把《集杜诗》文本与文天祥的经历结合进行纵深挖掘,从文本接受的纵横两方面对《集杜诗》所作的综合研究,是这些年来文天祥《集杜诗》体现的综合特点。对其梳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文天祥研究的全面深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先介绍谢翱入潮抗元经历,后分析他与文天祥友谊及其名作《登西台恸哭记》的主要思想内容,充分说明谢翱的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