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353篇
科学研究   11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5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834篇
  2013年   669篇
  2012年   586篇
  2011年   780篇
  2010年   651篇
  2009年   540篇
  2008年   633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370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古到今,语言是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思想表达的重要工具,语言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每一次社会发展都推进了语言的发展。想要了解历史,那么对语言变迁是如何影响现代文学,进而如何影响学习现代文学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学中将学生引入带有一定情绪、具有形象化主体的生动场景中,调动学生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良好发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很多学生都反映历史资料距离自己的生活太远,且多是文言文,阅读起来十分枯燥乏味。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要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提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生知识框架体系组成中的重要环节,语文学科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内在知识的过程,尤其是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古文是最能体现古人智慧、思想、意识的教学内容,其中包含了历史典故,神话故事等诸多文学作品,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对学生道德的提升和培养,中国古代文化包含忠孝仁义礼智信,通过文言文教学能够更好地深入理解这些知识。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因此本文意在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对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也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在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形式中,文言文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其不但是对历史的记叙,而且也具备很强的文学性,因此,文言文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越来越高的,对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提升也有了更高的重视,而文言文的学习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加以提升,这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来说无疑可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说必须要找寻适合的途径来对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加以深化,有效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6.
名二子说     
苏洵  徐静 《中文自修》2004,(11):56-56
  相似文献   
7.
向人的层次升华的学和习的过程是愉快的。然而“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有朋自远方来,带来了远方的信息,与之切磋琢磨学习之所得,共同向着“人”的更高处飞翔,使人的亦即仁的本质得以彼此确证。  相似文献   
8.
郑人买履     
韩非 《现代语文》2004,(1):16-16
郑人有且(将)置(购置)履(鞋子)者,先自度(量)其足而置(放在)之(指量得尺寸的标志)其坐,至之市(古代贸易聚集的场所,似今之集市、市场)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即前所说的尺寸标志)。”反(返)归取之,及市,市罢(散),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先秦韩非《韩非子》译文:一个郑国人在集市上买鞋,挑好样式后正要买下,突然发现在家中量好的自己脚的尺码忘了带来,连忙放下鞋往家中赶。等他拿着尺码,气喘嘘嘘地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郑国人没有买到鞋,垂头丧气地往回走。熟人问他为什么不在集市上用自…  相似文献   
9.
诵读法是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古代,儿童自启蒙教育起就强调诵读;读书读章,熟读成诵。古人所谓“熟读精思,口诵心惟”,是对诵读法精当的概括。在现代中学语教学中,诵读法仍被合理地保留下来。许嘉璐在《高中语学习词典》中这样解释“诵读”:“心、眼、口、耳并用的出声阅读。采用诵读方式,可以边读边想象语言字所描绘的情景,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