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中国小说第一人称叙事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学自觉地发展,又受到近代翻译小说的影响.<浮生六记>、<断鸿零雁记>以及<沉沦>三部带有自叙传性质的作品反映了中国小说叙事角度从传统单一的第三人称全知叙事向现代第一人称叙事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断鸿零雁记>在中国文学史上首创飘零者形象,为五四浪漫小说创造飘零者形象开启先河.清高、孤独、病态、感伤成为五四浪漫派与苏曼殊精神上的共谋,五四浪漫小说中创作的飘零者形象正是在<断鸿零雁记>中继承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梳理1980-2010年间学界对苏曼殊小说《断鸿零雁记》的研究成果,发现这些评论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分别是身世“难言之恫”论、佛性决定论、“飘零者”文化传承论和叙事结构变迁论,很少涉及苏曼殊小说创作的得与失研究.  相似文献   
4.
春之明媚春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夏之娇艳夏初: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夏热: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夏雨:风声撼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夏花: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夏鸟: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秋之私语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秋思:故…  相似文献   
5.
常捷 《教学随笔》2014,(Z2):80-82
<正>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断鸿零雁记》的写作和主题意蕴作出了新的解释,认为这是一部体现近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与追求的小说。它的出现,显示了近代小说的人文精神与个性风采,开启了新文学的兴起之路。  相似文献   
7.
<正>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提出了惊世骇俗的"虫洞"理论,大意是在我们现世的时空里,有一个特殊之处——"虫洞",由此进入,可以实现古今穿越。霍金的"虫洞"理论给我启发:文本也有一个特殊之处,也即所谓的"虫洞",我把它叫做"语根",文本之根,很形象,很有诱惑力;或者把它叫作"情润处",也即文本情深意润处;事实上,文本的"虫洞"即是我们平常说的"文眼""词眼""诗眼"。唯有苦读文本,方能抓住文之根本,进入文本深处,品幽探微,涵咏文本性灵,领略无限风光,实现精神"穿越"。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苏曼殊明显是一位介于“新”与“旧”之间的作家。以他的《断鸿零雁记》为代表的晚清小说中可以看到由古典性体验向现代性体验的艰难转变,可以说苏曼殊小说以其渐新渐变的叙述逐渐开创了中国小说的现代性空间,这就是它独特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苏曼殊的小说《断鸿零雁记》,兼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西方的悲剧审美倾向,体现出一种中西杂糅、新旧交替的新特征。文章主要从圆融曲折的情节与人生无奈之苦、美好事物的陨落与凄婉的结局以及凄凉的环境与悲情的人生三方面着手来分析其悲哀美。  相似文献   
10.
文本解读是指师生对文本及作者的感知、理解和评价,并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最终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文本解读能力的形成是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突破口。只有拥有科学的解读能力,使之贯穿于文本解读活动的始终,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效果。一.多元化:心中有的,眼中才有多元化解读倡导从不同角度对文本作更广更深的思考钩沉,培养的是学生的个性理解。同样的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