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微博广场     
刘波(股市动态分析杂志社社长):#当下身为股民的悲哀#中国股市21年来,二级市场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导力量,也就是既得利益者。99年以前是个人大户和咨询机构,99年至2005年股改行情前是券商,05年至07年底是公募基金,08年开始就成为各类大小非、PE、大股东等二级市场减持者。前面三个阶段好歹大家都是一张赌  相似文献   
2.
浅谈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寻租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或者说是指那种为了维护既得经济利益或者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该文首次触及到了这一敏感话题。  相似文献   
3.
成长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娱乐圈。这一次是"万人迷"——贾斯汀·比伯。自从将标志性的厚刘海换成一头凌乱短发开始,"B宝"便开始像脱缰的野马般"离经背道"起来:飙车、和狗仔队吵架、派对闻事、演唱会迟到、拒绝粉丝拥抱……种种顽劣行径,让媒体不禁揣测他是不是就要步小甜甜布兰妮和林赛罗翰后尘了。  相似文献   
4.
1.利益阻力。利益阻力主要来自教材供应链。目前,在我国高校教材供应链中,教材立项的学校、教材编写中教师、印刷出版商、各级分销书商、购买学校是供应链中经济利益的获益者,在市场经济的浓烈氛围下,他们已经结合形成了一种主要靠经济利益来驱动的运作模式,为了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而抵制或反对教材管理改革,从而构成阻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行情的现状是,既得利益投资者落袋为安,储蓄搬家的新力量还没完全进来,这样一个新老力量交替的真空,形成了上气不接下气的局面,要让大盘缓过这口气来,还要靠政策这一关键的少数派出来为行情续命。在我们  相似文献   
6.
公平之殇     
在恢复高考35年之后,这种一度曾经备受推崇的公正公平的选拔方式,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批评与质疑。和城乡差别一样,从一开始就存在的高考的地域性差别,已经严重降低了高考的公平指数。对高考是否公平的拷问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严厉,它体现出人们追求公正公平意识的逐渐觉醒。当  相似文献   
7.
既得利益与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德仁  刘亮 《软科学》2009,23(12):50-56,68
采用基尼系数对整体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及各项转移支付政策的均等化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一定的均等化效应,但反映地方既得利益的返还性收入和反映部门既得利益的专项转移支付比重超过了均等化效应最强的财力性转移支付,从而限制了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均等化效应的实现。就此提出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及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孔子时代起,中国社会逐渐出现一个称为“士”或“儒生”的特殊人群,他们不事生产,只学习、教授、发展儒家学说。他们一再试图说服春秋时代的诸侯、战国时代的国王和汉代的皇帝,实行他们的学说:儒学。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日益认为儒学强调“忠君”思想,强调皇权,对巩固其封建专制统治大有用处,于是,儒生日益得势,攫取高官厚禄。汉武帝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皇家和儒生阶层就日益在中国社会具有深深的既得利益,成为封建制度的坚决维护者  相似文献   
9.
影子银行如今已成为人们在探寻中国经济崩溃的潜在原因时经常提到的话题。在此之前,充当这一话题的是房地产泡沫与廉价劳动力成本上涨。做空中国的人士因其中的既得利益而不断做出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预测。事实上,中国经济减速的可能性很大,但不会是出于做空者所提出的此类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任何国家,正是因为内部改革,总会面临强大的来自既得利益的阻力,所以通过外在因素的体制创新变得极其重要,通过对外开放来促进内部改革——对外开放并不仅仅是狭义上的向其他国家开放,而应当理解为对所有体制外的利益开放。这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外开放始终是中国内部改革的一个重要来源。具体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至少缓解甚至解决了如下三个重要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