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7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晓章 《北京档案》2006,(6):8-10,24
今年年初,在北京市档案馆和东城区建国门街道联合举办的"崇内社区今昔图片展"上,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老人的部分史料引起众多参观者的关注,孙老之子孙全来先生应邀就展板内容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因您而精彩     
世界上有多少美好的词语赞美教师职业的崇高,有多少动听的诗篇赞颂教师职业的伟大。教师是春蚕的丝、红烛的泪、园丁的梦。此时此刻,面对95岁高龄的倪儒铨老师——您那朴实无华而又饱经沧桑的容颜,我却感到词汇的匮乏,情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相似文献   
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于唐朝诗人李商隐以“无题”为题目的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本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爱情写照。可不知从何时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为歌颂教师默默耕耘、甘于奉献的赞美之词,一代又一代富有责任感、讲求奉献心的人民教师,就这样被人们广为传颂着,而教师自己也会经常以此为诫,以此为荣。  相似文献   
4.
"无为"与无为教育法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什么叫"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呢?下面这个例子或许能说明:一次,邓小平在某百货商场为孙子买了两打铅笔和两打橡皮,并对营业员解释说:"铅笔是为了让孩子们好好学习的,橡皮是让他们改错的。"实际上,他用铅笔和橡皮说明了老子所说的"损益"的道理。很多人对老子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力量     
我常常想:生命在何处?生命在何方?今年春天,我养了一群蚕宝宝。它们整天吃啊、吃啊,我迷惑不解。这小小的身躯怎能吃下这么多的桑叶?日子一天天过去,蚕宝宝也在一天天长大。过了几个星期,蚕宝宝长到像大人们的手指头那么粗了,而且浑身黄亮亮的。奶奶告诉我,蚕宝宝要做茧啦。又过了一星期左右,蚕宝宝果然吐尽自己的丝结成了茧,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哪。后来,也不知是哪个时候,蚕宝宝竟咬破了坚硬的茧,破茧而出,变成了一只只蛾,蛾出来之后又产下了多日,自己便死去了。  相似文献   
6.
7.
朱世楣,1934年出生,江西南昌市人,195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后来到西藏工作至今,现任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西藏民族学院医学系外科学教授。兼任西藏自治区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西藏分会副会长,《西藏医药杂志》第一副主编,西藏自治区卫生系统技术职称高中级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8.
在"校外"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把学习和工作相统一,把理想和当下相统一,把兴趣和职责相统一,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相统一,干得漂亮,活得充实和精彩。"蜡烛观"与"发展观"在一起,工作在作为"校外"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因为"苦",有体验,因为"乐",有感受。丰富"校外",充盈人生。  相似文献   
9.
《教学月刊》2005,(12):24-27
冯晴,1982年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1998年浙江师范大学中文专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2004年5月赴美国亚特兰大肯尼索州立大学进修教育管理。中学高级教师,嘉兴市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现为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校长,嘉兴市人大代表,浙江省妇联执委,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5522计划”名校长培养对象。曾在嘉兴一中任教20年,本着“求真、求美、促智、启能”的教学理念,逐步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实、活、畅、精”教学风格;主持省、市级重大课题5个,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参与编写著作5部。科研成果显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享受教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用“春蚕”、“蜡烛”等词汇比喻教师,用以说明教师这种职业具有的奉献精神。但是。如果只是牺牲,不去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如果没有一种个性化的、幸福的人性和精神状态,教师何以能不断地照亮学生?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一下思路,认识到校园生活本身也是在享受生活。我们付出着,其实也收获着。我们体验着攀登的累,是为了领略旅途中一步一景的美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