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3篇
  免费   4篇
教育   929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46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8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同时指出了帝国主义的新特点,最后对重新审视帝国主义而得到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浙江档案》2003,(3):43-43
1924年1月21日,一代伟人列宁因病溘然长逝,年仅53岁。1月26日,苏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做出决定,列宁陵墓建在红场克里姆林宫边,并采纳了工农大众要求保存列宁遗体的要求。生物学家兹巴尔斯基和解剖学家沃络比约夫接受此任。他们先将遗体解剖、清除内脏,并试制一种药液注入周身血管,以抑制细菌,取代肌肉里的水份。这样,列宁遗体被安放在水晶棺内,安祥地闭着双眼,人们能看清他脸上皮肤的毛孔。“他还活着!”这是苏联人当年常爱说的一句话。为了让列宁永葆生前模样,70年来,耗去了几乎三代科学家无以估量的精力和心血,苏联政府更是像…  相似文献   
3.
从“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开拓创新,到“春风日日吹香草,山南山北路欲无”的怡然自如;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自信洒脱,到“何须更待黄粱熟,始知人间是梦间”的超然物外,北宋一代名臣王安石(1021~1086年),在主持了将近八年的“熙宁变法”之后,晚年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政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历史过程 ,在计划与市场这一表层矛盾的背后是旧的意识形态和新的历史实践以及政治和经济的冲突。斯大林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实质上是这些矛盾自身运动的历史产物 ,这一理论为苏联从新经济政策向计划经济的转变提供了两个历史前提 ,即民族主义的发展目标和集中政治发展的驱动。梳理新经济政策的内在矛盾及其在苏联计划经济确立中的作用 ,对于加深计划经济这一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平台的历史内涵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闻自由及新闻自由的相对性1.新闻自由的内涵新闻自由是公民民主权利的一种,是宪法所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体现和运用。具体地说,新闻自由是新闻传播领域内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收受自由,报纸的出版自由,广播、电视的传播自由,发表评论的自由以及开展批评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代政治伟人,邓小平退休后仍殚精竭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把毕生心血和精力贡献给了党和人民。他退休后积极选拔和培养接班人、果断应对政治风波、身体力行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竭力为中国发展定航向。他退休后的重要政治活动,极大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步入快车道。他非凡的智慧、卓越的胆识、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对于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大力传承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莫斯科     
编者注莫斯科,现俄罗斯联邦首都,也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中心。莫斯科建城于1147年,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城市。红场是莫斯科的中心广场,著名的克里姆林宫、列宁墓、历史博物馆及大教堂都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9.
晚年的金克木把笔触深入到文化的层面,通过对历史与现今文化的回顾、比较及分析,对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进行挖掘与展望。金克木喜欢对历史人物重新进行议论,而他的评价与我们所熟悉的历史定位往往不同,而且有的人物还是我们所不熟悉的,金克木对他们的评价总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那就是文化意义。因为金克木的写作目的很明确,为时下的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把脉。  相似文献   
10.
编后     
壬辰龙年里的这首期刊物呈献于读者诸君面前,想来已是春节长假之后了,在此,谨携编辑部全体同仁给大家拜个晚年,道个万福。新年新气象,何况本期之为龙年首发,由是,我们以"特稿"之重向大家推出当代著名图书馆学家、文献学家朱建亮先生的"寻根"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