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是一片瓦     
瓦上还有什么呢?梧桐的落叶,晾晒的干菜,对了,还有鸟。鸽子,麻雀,喜鹊,燕子……以及那些我不知道名字的鸟儿。瓦上是它们的广场。它们散步,休息,谈恋爱,窃窃私语。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市无极县郭庄镇穆家庄村,近千户人口,其中有10余户村民大量收购动物尸体、骨头,以及一些皮革下脚料,用来加工饲料.就是这些成堆晾晒、烘烤的动物尸骨,使得整个村庄充斥着死尸的恶臭和毛皮的灼焦味,村民们叫苦不迭.  相似文献   
3.
◆时光追赶阳光,怕它偷懒;阳光晾晒时光,怕它霉变。◆云涌,是为雨的酣畅淋漓;星移,是为月的闪烁迷离。◆黑暗是光明燃烧后的余烬,光明是黑暗脱胎后的底色。◆小溪流入江河,小即是大;江河汇入海洋,有即是无。  相似文献   
4.
星期五 下午2点20分,大山脚下的国华中学响起了放学铃声.结束了一周的住校生活,李晓秋把作业本、课本通通装进塑料袋,袋子里还有一早塞进去的脏衣服,准备带回家清洗.并不是李晓秋懒惰,而是平时使用宿舍公共洗手间的同学太多,不方便洗衣服,寝室也不适合晾晒湿淋淋的衣服.  相似文献   
5.
晾晒心灵     
林凡瑞 《山东教育》2005,(16):58-58
总是难忘那个凄美而动人心弦的故事。这故事离现在已有十多个年头了。那时候我刚刚做了教师,血气方刚,年轻气盛,好感情用事,故而常常做出些尴尬事来。那时候,班上有个叫白大水的男生。不光名字土得掉渣,他那一身灰不溜秋的褴褛衣着更是令人作呕,再加上他的脸蛋不太好看,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还时不时弄一些小恶作剧,所以我总是不很喜欢他,很少用正眼去看他,更不愿意去碰一碰他。即使有时候提问,也是故意刁难他,奚落他,拿他的“缺点”和“愚蠢”开开心,引起一阵哄笑。于是,他就很自卑,不敢说,不敢动,怕见老师。那堂课检查生字,我把他叫到黑板…  相似文献   
6.
现在都使用衣架晾晒衣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它的大小是固定的,并不适合所有的衣服,并且在刮风的时候有可能从挂钩缺口掉到地上。这些会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不便。现在笔者设计的防风仿肩衣架。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心灵阳台     
《新高考》2009,(1):64-64
打开心扉,晾晒埋藏于角落的心事;倾听诉说,解答你困扰心灵的疑惑;告诉我你的困惑,让我们一同面对;只为你的心能充满阳光,飞得更远更高……  相似文献   
8.
谷峰 《健身科学》2013,(9):49-49
夏去秋来,人们开始迎来"换衣季",那些换下来的"短衣打扮"、凉被、凉席即将被"束之高阁"了。而九、十月份空气湿度大,正是螨虫、蛀虫活跃的时期,如果夏季用品收纳不当,很容易给健康带来隐患,因此如何收纳就成了换季时的一件大事。衣物收纳前要洗晒为了防止衣物发霉、生蛀虫,衣物一定要洗干净、晒透彻后再进行收纳。特殊难洗的衣物可以送到洗衣店,而晾晒衣物也有一些讲究。首先,要选择晴好干燥天气晾晒。其次,要根据衣物织物材料,选择不同时间晾晒。真丝、麻等天然纤维做成的织物,应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3时后晾晒,并在衣服上盖一层  相似文献   
9.
官员既是微博晾晒的对象,又可能是微博生态的改变者。这种无情晾晒,首先源于官员社会政治生活的不透明性、不公开性。一家杂志对2000多名中西部党政干部的调查显示,有超过五成的人或多或少存在"微博恐惧"心理。隐私被曝光,小事被搞大,"误伤事件"让无辜者"躺着中枪"等,最让他们担心。一方面,这样的微型调查未必有科学性,也未必能客观反映官员的真实心理状态,但从接触到的一些官员的私下聊天看,部分官员对微博的戒备甚至不满心理确实比较强烈。另一方面,正是微博的纷纷爆料,让一些有劣迹腐行的官员提心吊胆,睡不安稳。不管是什么样的心理,官员与微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献保护在观念、方法和材料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体系.笔者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和文献保护方法自身的发展,认为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大致经历了先秦至秦汉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至明代中期的发展期以及明代后期至清末的成熟期3个阶段,并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梳理,揭示了中国古代文献保护方法的整体演进情况以及各种保护方法的源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