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768篇
科学研究   84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65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群拿惯了鸭脚子和爪杆,踏着雅砻江、金沙江、长江水,从事木材水运30多年,为国家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赶漂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毅然告别了他们酷爱的事业,从深山峡谷中走来,开始第二次新的创业。他们在攀西裂谷,在大小凉山,在雨城雅安,酒都宜宾,酒城沪州,在长江之滨、金沙江畔,舞银锄,洒热汗,用心血播种绿色,不仅顺利完成了由“赶漂人”向“植树人”的转变,而且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成为实施“天然工程”,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2.
3.
栾芳 《现代语文》2004,(11):18-18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文人为了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常常借助于描写一个理想的世界来反衬.而在文章的构思模式上也常常是采用从"现实"到"理想境界"最后又"回到现实"的构思模式,用理想境界的美好来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来反衬对现实世界的厌恶."现实--理想--现实"的构思模式在反映现实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发挥了特有的效果.现就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覃琪琛 《钓鱼》2005,(3):49-49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何等绝妙的山水!人们赞美诗句的精辟,向往仙境般的大自然,但并不领会“独钓寒江雪”的心境。相信多数人都会笑道这样娱乐,值得吗自从我迷上钓鱼后,也曾雷电交加瑟缩水边,也曾严寒酷暑挥手扬竿,也曾月黑风高独守渔火,但是慢慢地我了解了钓鱼人的心思……  相似文献   
5.
江老师     
江老师前不久写了一个稿子:大学女生朱力亚因为与一位国外留学生谈恋爱,染上HIV病毒。  相似文献   
6.
一、构思美。这首诗开篇独具匠心,它不直接对天姥山的自然景色进行描写,却通过“海客谈”和“越人语”,将天姥山与传说当中的“瀛州”相提并论,一下子把读领进了烟涛雾海虚无缥渺的世界里了。然后诗人寥寥几笔,运用夸张、对比、以宾衬主等手法,来突出天姥山的高峻雄奇。而醉心于山水的李白,正是“因之”要“梦游”天姥山的,所以接下来诗人采用交替递进的手法,开始了梦幻中历险式的攀登和游览。山上的景色时而“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令人留恋忘返;时而山泉轰鸣,山林颤栗,云青欲雨,水波生烟,让人暗自称奇。时而又“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轰然中开”,使人惊叹不已。紧接着,天上的神仙——“云之君”以各种各样美妙无比的形式纷纷降临,从而使诗人的梦中历险也达到了顶峰。而当诗人正陶醉在这无比瑰丽的风光中时,“忽魂悸以魄动”,一下子跌回到了现实中来了。其构思之巧妙,令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7.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文学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珠穆朗玛,透过一些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些地理常识。  相似文献   
8.
从杭州拱宸桥西首下来,穿过拱宸桥直街,紧靠古运河向北行约二百米,在一条新辟的叫风景街的路边有一处隐藏在林木中的宅园,那便是高家花园。这一处清代遗留下来的建筑,寂寞地躲在喧嚣的尘世之外,就像一颗明珠遗落在杭州运河畔。2014年8月,正好是高家花园的百岁生日。对很多人而言,高家花园依然是一块隐秘之地。已经修复的大门上方悬挂着"高家花园"匾额。今年仲夏时节,一个还不算太热的下午,我叩开了这处园门,进门后有曲折的长廊通往花园。来这儿观看的人很少,在茂密树木掩映下的曲桥、池  相似文献   
9.
《孤吟》是四川地区在新文学(1)余波影响下产生的现代文艺诗刊。在栏目设置方面,《孤吟》栏目的确立与变更,创作主体"忍冻孤吟"的现代个体精神,"儿童创作"栏目的开发与坚守,皆体现了《孤吟》对"新文学"精神旨趣的继承;在作品内容方面,《孤吟》以青年人的苦闷、被压迫阶级的悲哀、儿童的纯粹之声、对新文学作品的及时鉴赏与讨论等为主,也体现了《孤吟》与新文学之间千丝万缕、和而不同的关系。总的来说,《孤吟》不仅响应和承继了"新文学的旨趣",同时,它本身也成为了新文学在四川地区进行传播的有效助推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