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1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散文。全文就像一出小话剧。人物:孔子和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背景:孔子讲学之处(我们可以想像为杏坛);事件:闲坐聊天。既然是闲坐聊天,气氛自然融洽和谐。孔子首先说话。我们想像他很慈祥,平易近人。他说自己年龄大一点,又是老师,希望学生不要拘束,畅所欲言。据考证,孔子当时约60岁,子路比孔子小9岁,是51岁。曾皙约39岁,冉有约31岁,公西华最小,约18岁。今天来看,这师徒五人是祖孙三代。孔子说话很和蔼,也很得体。他能体察学生的心理,所以首先打消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诸多对《论语·侍坐》章中曾皙之志的解读多有偏颇,曾皙的心志抒发立足于实际存在的核心的经典文本,再结合这句话说出之前曾皙的身体动作神情,联系言说这句话的时空背景、问题情景以及上下文语境的基础去理解,揭示了曾皙要做一个热爱生命、追寻和谐的仁人,要做一个有血有肉、能为能享的真人的志向。  相似文献   
3.
《论语》“待坐”章中关于曾皙的志向问题,千百年来人们作了许多似是而非的解释,如“知时说”、“雩祭说”、“逸志说”、“理想说”等。本文分析了各种解释的错误,提出了自己“从教说”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4.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虽极简略,却颇为传神的神态、动作和场景的描写,尤其是其中的人物描写,详略得当,形神兼备,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5.
程莹 《学语文》2005,(2):46-46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文言文收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一文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文中“毋吾以也”一句 ,历代注家解释相当分歧 ,归纳起来 ,大致有两种倾向 :第一种 ,释句义为 :“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就不敢说话了。”这一解释可以汉孔安国、宋邢、朱熹为代表。孔安国注说 :“言我问女 ,女无以我长故难付。”邢疏说 :“言女等侍吾 ,以吾年长於女 ,谦而少言。”“今我问女 ,女等毋以吾长而惮难其对也。”朱熹《论语集注》…  相似文献   
6.
正《论语》作为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书,其语言对话占多数,而其他诸如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却少之又少,但这并没有影响该书以简短精炼的文字,生动地传情达意的魅力。相反,正是一些鲜有的动作描绘更能够传神地表达孔子的思想主张,给《论语》增添了迷人的色彩。《侍坐》一篇中从子路与曾皙的不同动作,不同回答的对比,及孔子对他们不同的态度,可知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和构筑理想国度的美好意愿。  相似文献   
7.
邵婷 《阅读与鉴赏》2010,(8):41-41,40
近期和学生一起赏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了一些新的体会,虽然围绕的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日,在《语文学习》(2007年第4期)上看到高鲲先生《曾皙“鼓瑟”问题臆解》(以下简称“高文”)一文,关于曾皙“鼓瑟“问题,作者从“孔子不能容忍”与“曾皙不可能越礼”等两个角度,“完全可以理解为在孔子向曾皙提问前他根本没有鼓瑟,只是在孔子向他提问时,他才稀疏地鼓了几下瑟,铿的一声停住琴声”。  相似文献   
9.
1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有这样一段话:“(曾皙)日:‘莫春,春服既成,冠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这段话可译为:“(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人教版高中《语》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