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9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米族服饰存续境况堪忧,亟待需要数字化的传承与保护方式。而国内现有的数字化传承方式大多集中在文化传播层面,具有用户体验式的交互虚拟展示方式尚未出现。作者试图基于交互虚拟设计的方式展示普米族服饰文化,为普米族服饰文化氛围的营造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   
2.
文化作为一个广义概念,可以划分为技术体系和价值体系两大部类:技术体系表现为文化的器用层面,它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和产品的总和;价值体系表现为文化的观念层面,即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产生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凝聚为文化的精神内核。[1]将服饰文化纳入到这一广义范畴,它所包含的“技术”和“价值”体系,前者是指服饰本身,后者则是指服饰观念。因此,近代上海服饰的变迁,不仅是器用层面上服饰本身的变化,也是服饰观念的更替。甚至可以说,服饰观念的变化是服饰变化的深层次动力。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交融、传统社会向现代…  相似文献   
3.
对Ge家服饰的历史文化意蕴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当代服饰文化是一种充满感性和活力的大众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代服饰文化特点是对后现代主义又继承又批判的结果,继承了合理的因素,同时批判和抛弃了不合理的方面。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存在着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促进中国文化的世界性传播,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有效手段。在此过程中,高职英语的外译教学肩负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以传统服饰的外译为例,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遵循准确性、有效性与可读性的翻译原则,教会学生对待不同的服饰词汇,采用不同的翻译手段与方法,从而达到文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传统服饰文化资源的4个主要特点,然后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分析论述了我国古代传统服饰的旅游开发价值,最后从服饰旅游产品设计的角度对我国传统服饰文化旅游资源的产品设计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海西服饰文化数据库"是突出闽江学院学科特色的自建数据库,其内容涵盖客家女服饰、畲族服饰、惠安女服饰、蟳埔女服饰与湄洲女服饰。该数据库的建设对于服务海西建设、促进福州大学城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教学与科研有着重要意义。今后该数据库还将从继续完善数据库建设、与相关部门长期合作交流、与公共网合作、实现馆际共享、加强维护与更新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9.
从"毛古斯"的服饰上我们可以探询到土家服饰文化的内涵,它成了土家族古老文化的代表.土家织锦工艺的发展使得"毛古斯"的服饰从土家人的生活中脱离出来,作为一种服饰文化它被保留在了土家族的历史中,在土家族广袤的土地上,它的服饰不论怎样发展、怎样融合,古老的"毛古斯"服饰都会象勤劳善良的土家人一样,将是土家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一直会散发出耀眼而奇异的光芒!  相似文献   
10.
杨燕华 《广东教育》2011,(12):44-45
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一方面,我们必须广泛吸收世界一切民族优秀的审美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把中华民族优良的审美和意识传统教授给学生,使中华美学的精华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使学生在美的熏陶和感染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识教育,培养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