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9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扬子 《今日科苑》2004,(6):10-11
1992年6月6日,全世界都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中国大陆杰出遗传学家谈家桢等6位科学家携夫人启程转道香港访台,这是首批访台的大陆杰出学人。  相似文献   
2.
志趣不同的知己--杨维桢和宋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元末明初的两位著名文士,杨维桢和宋濂是一对志趣不同的朋友.他们在文学主张、生活态度和政治出处上都存在着差异,却又是知己好友.这当属文坛佳话.  相似文献   
3.
李维桢是晚明名士,目前他的诗学成就学术界已经有人进行了为数不多的研究。基于李维桢《大泌山房集》中留下的谱序进行研究,以期发现他的谱学观点,同时探讨李维桢家谱评价思想及这一思想的渊源,并通过李维桢谱序中的材料间接推论李成梁的籍贯问题。  相似文献   
4.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1936年4月起出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直到新中国成立,历时13年。在此期间,战乱不断,学校频迁,经费短缺,但是在竺可桢校长殚精竭虑的主持下,浙大本着“求是”的校训,还是得到长足发展。求是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之一。在长期?..  相似文献   
5.
许康 《中国科技史料》2003,24(2):179-183
1944年7月陈立发表《我国科学不发达原因之心理分析》。该文早于李约瑟本人对“李约瑟难题”的最早论述(1944年10月)。竺可桢在1946年发表的《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中引用了陈立文章的结论。许康于2000年年初函询陈立,请教其写作背景。陈立当即复函。2001年5月,陈立又在《我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回顾》中作了进一步的解释。陈立的复函和相关自述,对研究“李约瑟难题”的发生发展,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日记的故事     
黄娟 《青少年日记》2006,(10):23-23
写日记贵在坚持,科学家竺可桢一生写有40多本日记,每天的日记正前面,都记载着有关“天气的阴晴、风力级别、气温高低以及相应的物候。”这给他研究物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高教仪器仪表设备曾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而由三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创办的企业——北京普源精电科技有限公司(也称:北京普源锐格科技有限公司)用短短的数年时间就改变了这一局面,并自主创新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教仪器设备,成为一支能与海外军团相对抗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8.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是一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情并茂的说明,它的美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相似文献   
9.
《教育探索》2007,(4):I0001-I0001
李维珍校长1974年毕业于绥化师范专科学校.在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她有17年的领导工作经历.工作至今,她已先后二十几次被评为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她还被选为肇东市第七届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0.
古罗马史学家李维认为,历史应该提供社会、政治生活方面的"范例"(Exemplum),尤其要提供道德生活方面的参照.因此,在<建城以来史>中,李维描述了许多具有借鉴和警示意义的"范例",并从现实社会、政治生活的需要出发,对传统的"范例"进行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