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族制度较为强盛,以家族祠堂为中心的伦理文化,逐渐扩展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受此影响,世情小说较多渗透着对家庭伦理及亲缘关系的审视,继而促使家族小说走向繁荣。清人李绿园的《歧路灯》叙写了一个"浪子回头"故事,侧重于表现子女教育、门第观念、宗族意识等主题,堪称一部典型的平民家族小说。  相似文献   
2.
夏敬渠的《野叟曝言》和李绿园的《歧路灯》,对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描摹都文笔出色,善将口语、俗语入书,寥寥数笔,人物凸现。二书都受到讲唱文学和《金瓶梅》的影响。夏敬渠长于夸饰渲染,几将英雄儿女写成神魔;而李绿园文字朴真写实,苦口婆心教育子弟。二书都是宣扬教化型小说:《野叟曝言》见道学之虚伪,炫才是其败笔;《歧路灯》见理学之冬烘,说教是其不足。  相似文献   
3.
清代康乾时期长篇小说《歧路灯》中共出现剧目32种,其中11种剧目流传至今,多为著名的元杂剧和清初作家所作的传奇;有2种源于民间的剧目,今剧本已佚;此外还有19个剧目,多是时人新打的折子戏和地方小戏,可以弥补曲目、曲话等专书著录剧目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铜仁学院学报》2014,(3):F0002-F0002
李绿园(1707~1790),原名李海观,字孔堂,号绿园,亦号碧圃老人,长篇古典小说《歧路灯》的作者。清乾隆元年(1736),李绿园考中丙辰恩科举人,晚年任思南府印江县知县。他走遍大江南北,阅尽人世间百般风情,身经了宦海中沧桑变幻,留下了许多诗文名篇。  相似文献   
5.
《歧路灯》的研究始于本世纪 2 0年代。80年的《歧路灯》研究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二三十年代 ,孙楷第、冯友兰、郭绍虞、朱自清等著名学者就对李绿园的生平资料作了初步考证与整理 ,并肯定了《歧路灯》的价值 ;六七十年代 ,河南学者栾星致力于李绿园与《歧路灯》研究 ,成绩最突出 ;80年代 ,《歧路灯》研究曾形成了一个小高潮 ,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另外 ,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学术界自 80年代以来对《歧路灯》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张宁 《兰台世界》2007,(7X):56-59
清代作家李绿园的小说《歧路灯》是其《家训谆言》的一个具化形式。小说通过谭氏家族的兴盛期、衰败期、复兴期三个发展阶段,体现了不同的家政理念带来的不同结局,从而印证了“家政总要内外严肃”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8.
李绿园高擎的“歧路灯”首先是儒家的理学之“灯”,中庸之“灯”,同时也是一盏汲取了佛老意蕴的道释之“灯”。《歧路灯》着力塑造了三组“雅人”形象,主人公谭绍闻周围的一批“俗人”形象也刻画得比较成功,谭绍闻自身的雅俗演变更是形象地证明了高雅精神文化之“灯”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张红波 《丹东师专学报》2011,(1):119-123,140
《歧路灯》一改明代小说中对商人描写的理想色彩与诗意生活,继之以真实的生活场景,全面描述了当时商业的全面真实景况。既描写了商人致富的艰辛,也重现了“无奸不商”的经商现状,同时写出了商人对于缙绅阶层的向往之情。并通过对缙绅家族沦落后的描写表现出了自己的教育意旨。  相似文献   
10.
张宁 《兰台世界》2007,(14):56-59
清代作家李绿园的小说《歧路灯》是其《家训谆言》的一个具化形式.小说通过谭氏家族的兴盛期、衰败期、复兴期三个发展阶段,体现了不同的家政理念带来的不同结局,从而印证了"家政总要内外严肃"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