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父守遇,郑州防御判官。质生之夕,母梦神人授以五色笔。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后唐长兴四年举进士,为忠武军节度推官,迁封丘令。晋天福中,以文章干宰相桑维翰,深器之,即奏为监察御史。及维翰出镇相州,历泰宁、晋昌二节度,皆请质为从事。维翰再相,质迁主客员外郎,直史馆。岁余,召入为翰林学士,加比部郎中、知制诰。契丹侵边,少帝命汉祖等十五将出征。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独具草以进,辞理优赡,当时称之。汉初,加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周祖征叛,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皆合机宜。周祖问谁为此辞,使者以质对。叹曰:"宰相器也。"  相似文献   
2.
论五代枢密使之权最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枢密使一职初设于唐代中后期,五代时期有重大发展,呈现出与唐代枢密使不同的特点:一、改由士人充任,二、完善了枢密院的机构建置,三、其权力的实施有了制度上的保障。更重要的是五代时期枢密使的权势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五代时期特殊的政治、军事局势以及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再加上枢密使自身的特殊条件,使出现了五代枢密使之权最重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金燕 《安顺学院学报》2001,(2):63-66,75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封建官吏对维护封建王朝的正常运作作用极大,怎样把握、控制与利用他们为封建王朝服务,是封建帝王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就此系统地论述了宋初任官制度形成的政治历史背景、宋初任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历史作用,特别是对北宋初年任官制度的概况作了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封建官吏对维护封建王朝的正常运作作用极大,怎样把握、控制与利用他们为封建王朝服务,是封建帝王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就此系统地论述了宋初任官制度形成的政治历史背景、宋初任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历史作用,特别是对北宋初年任官制度的概况作了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5.
北宋时,寇准与王旦同年中进士,两个人进入官场的起点是一样的。但王旦很快走到了前面,当上了宰相,这让寇准心里很不是滋味。寇准个性张扬,疾恶如仇,最看不起的,就是王旦那种面团一样无棱角、没脾气的性格。他曾听人讲过这样一件事:王旦在家里因为从未发过脾气,以至于下人们都想知道他到底有没有脾气,于是准备试他一下。有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们故意在盛给王旦的肉羹里撒了点锅底灰。王旦看了,只低头把饭吃了,没  相似文献   
6.
金初枢密院建制的探讨从三十年代日本学者外山军治开始, 一直以两枢密院制为起点。本文从辽代官制入手, 引用相关史料, 详加剖析, 得出金初枢密院仿辽南面官的“汉人枢密院”而设。金初枢密院为一枢密院制, 而非两枢密院制。从而对研究金代官制及金初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帮是经大宋国家枢密院批准,由一代宗师洪七公接手发展起来的一所综合性武学机构。昔日武林盟主郭靖妻黄蓉、大辽王爷萧峰都曾在我帮担当过名誉帮主或  相似文献   
8.
李心传所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是宋代著名笔记小说,涉及制度、人物、财赋诸多方面,为研究宋史之重要史书。编写精良,但亦存瑕疵。其于记载同签书枢密院条,存在失误。结合宋代史书,尝为订误。  相似文献   
9.
一百年前,韩国爱国志士安重根击毙了日本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震惊了世界。这张照片记录的是这个事件发生前的一个瞬间。照片的摄制地点是哈尔滨火车站月  相似文献   
10.
金朝后期行枢密院官制比较简单最高长官为行枢密院事,僚属有行枢密院经历官、行枢密院都事、行枢密院参议官。行枢密院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军事征战方面平定地方武装叛乱和西北少数民族叛乱、镇压农民起义、伐宋、抗击蒙古进攻等。行枢密院官制和职能都显示出其极强的军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