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静,现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出镜记,代表作品有《非典时期的王府井》、《人民医院隔离纪实》、《阿的噩梦》、《双城自杀之谜》;曾担任湖南电视台《新青年》、中央电视台《时空连线》主持人,《三联生活周刊》、《光与影》杂志撰稿人,曾出书《用一辈子去忘记》:  相似文献   
2.
<正>"你见过星星吗?""没有。""你见过蓝色的天吗?""见过蓝一点儿的。"今天,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柴静的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这是视频中柴静采访一个三岁小女孩时,两人的对话。和小女孩的声音一起出现在视频中的是一个灰蒙蒙的画面,小女孩四周被灰色包围,头顶上方是一团团黑色烟雾状的东西,和小女孩稚嫩、纯净的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就是霾!前央视记者柴静自费100万,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党的喉舌,代表新闻舆论部门的话语力量,在国家垂直体系建构下具有多重新闻话语表现形式.本文以"柴静现象"为探讨对象,通过"柴静现象"的话语表现特征,从个人、媒介、民意三方面论述记者型新闻主持人的话语空间,探究扩宽主持人话语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新闻专业主义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原生态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记者追求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职业理想,但一直以来,也有不少的报道使人们认为记者是冷血动物,媒体的所作所为是极其令人生厌的。面对这一现象,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就显得更有"人情味",尤其是对灾难事件的报道。然而新闻报道要做到有人情味,记者和新闻机构的管理者必须要考虑到许多很实际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苏枭 《新闻窗》2014,(6):82-82
调查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调查性报告,以其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身份、采访制作的投入之大、对问题深入剖析之深、逻辑缜密、叙事完整、细节充分等特点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加之电视媒体的鲜活、多样的传播方式,使"调查性报告"的社会价值、现实意义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本论文以中央电台新闻评论部的调查新闻节目其中一期《新闻调查——陈丹青出走》为例,分析电视媒体如何呈现"调查性报道"。  相似文献   
6.
亲爱的小段     
第一次看见小段是在公共汽车上。 她正向窗站着,穿矿黑的棉罩衫、棉白布裤,赤脚穿一双球鞋,手扶着窗,白皙的手指,静静地不言不笑。我还记得那天下着一点雨,街上很干净,叶子饱含着水,绿得黑亮。  相似文献   
7.
<正>2000年,柴静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制片人陈虻的面试。陈虻问她:"如果你来做新闻,你关心什么?"柴静脱口而出:"我关心新闻里面的人"。九年后的夏天,柴静收到台里通知,要她参加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的演讲赛,主题是"为祖国骄傲,为女性喝彩"。柴静想起自己上学时常参加演讲比赛,那时的她上台后,会来"几个拔地而起的反问句‘难道不是这样吗’,再加上斜切向空中的手势‘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留住我们的根",然后便是"狗血一洒满堂彩"。  相似文献   
8.
周勇 《江苏教育》2014,(7):40-41
2000年,柴静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制片人陈虻的面试。陈虻问她:"如果你来做新闻,你关心什么?"柴静脱口而出:"我关心新闻里面的人"。  相似文献   
9.
金菊爱 《新闻实践》2014,(11):79-80
媒体竞争愈来愈烈,新闻职场"亚历山大"。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心智健全的媒体人,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涉足新闻业界10多年,对那些名记们写的书基本不会放过。但惟有柴静的《看见》,掩卷之际,一个拥有"新闻人的敏锐、才情,充满理性、感性、人性、灵性而又纯朴、纯真、纯净、纯正"的媒体人形象直面而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柴静主持的栏目《看见》为案例,来研究新闻采访活动中的情感表达问题。如何在采访提问中正确的表达记者的情感与价值观;如何从受访者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情感关照;如何理性的报道受访者的情感;如何在新闻报道中真实全面的表达情感,这是本论文要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