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唐先生认为,船山的两端一致说,肯定气禀,认为恶的来源不在于欲求,而在欲求的不中节,以情才之交的不当位而下流。耳目口鼻与欲求,不是吾人当该舍弃的对象,而是当吾人把情才之交,流荡而为机械式,下委而不能中节所造成的。故唐先生对船山论气质与恶的关系所作诠释发挥了船山重气的义理,视气是可以保住的,重点在于别低贱气,独尊性,因性为孤立,如此则否定世间气化,而且情才也要依于性善的引导,才能不流于恶。  相似文献   
2.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虽具有实用性欲求,但由于其学习动机具有明显的工具型特点,其学习行为呈现非自觉性.高职英语教学应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营造学习氛围,发展以培养实用能力为主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对“选择”的解说过程是精彩的。他从选择自身出发,先通过反驳选择等同欲望、性情、希望以及意见以展示选择的规定,然后通过探讨思考的对象揭示选择的对象。最后对选择做出尝试性的结论,即选择是达到目的善的手段的选择,就其自身,是具有现实理性能力的人对实现自身欲求的手段的有效考虑,它既是理性的,又是经验的。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是现实生活的改造性力量,它可能成就一种新的伦理范型,既为个体道德决断权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能,也为道德超越义利之争、重返道德本真提供了一种可能。在这种新的文化与伦理范型下,要求学校道德教育能够开展真正的对话与开放式的教育,在归还学生道德决断权的前提下,养成学生的道德决断能力,同时,道德教育的逻辑要超越义与利之争,从通体性出发,唤起学生本真的道德欲求。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中国学制的建立和变迁同当事人的主观因素具有直接的关系。清末的学制主要出自政治家的选择,1922年的新学制则更多地渗透了教育家的理想,二者的区别可以在"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变化当中得到反映。至于学制改革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不论它是否以学校之外的功利为中心,首要的还应取决于当时的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6.
汪燕 《江苏教育》2008,(24):4-6
关于限度,刘墉先生曾有这样的论述:“原来这世上什么东西都有一定的限度,生长有限度、生死有限度、能力有限度。这限度,使万物能各守本分,各司其职;这限度也使我们能新陈代谢、世代交替。要想特立独行容易,欲求包容化育困难;要想清新脱俗容易,欲求敦厚含蓄困难。”  相似文献   
7.
消费对于个体的生存、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异化消费的出现又对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复兴带来了负面影响。异化消费从本质上来说是以满足自我欲求为目的的消费形式,它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异化消费具体体现在侧重物质消费、颓废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符号化消费等几个方面,它给社会、国家和个体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要走出异化消费带来的阴影,必须提倡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8.
十字架上的神女──《茶花女》悲剧成因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伯来文化和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学的两个源流,他们在不断的冲突融合中形成了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将希伯来文化中的理性人本意识发挥到了极致,宗教人本意识诞生了。这种人本意识与古希腊文化中蕴含的世俗人本意识一起,在后世作家的创作思想和文学形象中有众多体现,或浅显或深隐。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小仲马笔下的悲剧人物马格丽特在不同生活状态下原欲和理性的 巨大作用,来表现人物在摆脱了原始欲望后理性的正确性,进而寻求一条自然欲求和社会道德律令能实现暂时和谐统一的中庸之路。  相似文献   
9.
《寒夜》有着成熟完美的艺术形式,它在三位家庭主要人物的平等对话中向读者深刻展示了一幅具有现代意味的家庭生活中生命欲求冲突的现实画卷。《寒夜》家庭悲剧的内涵丰富而复杂,直接原因是男权文化下角色错位、制约失衡,加之家长专制的干预导致家破人亡,悲剧的根源则在于他们强烈的生命欲求冲突。  相似文献   
10.
心动的台词     
没有看电影的时间了,只有品台词的享受了——十年以前,一个学生在这里提问:何为革命?我告诉他,革命,就是要让四万万同胞人人有恒业,不啼饥,不号寒。十年过去了,与我志同者相继牺牲,我从他乡漂泊重临,革命两次于我而言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