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甲骨文是殷代文化的宝库。由于其时步入文明社会不久,在这宝库中储存着众多远古文化的信息,为我们探索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资料。比如关于艺术的起源,学术界就起源于劳动还是游戏,长期争论不休。学者可曾想到,能否在甲骨文中找到解决的契机?下面,拈出一个"舞"字,看它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证据。舞,甲骨文有三种字形:、、。这三种字形的源头都在。,象人大步往前走;,象盛物之器,即篮子、箩筐之类的竹制品,装满物  相似文献   
2.
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走上学术道路。由甲骨"文武丁卜辞"的争论进入甲骨学研究领域,在甲骨文的分类和断代方面,首次提出同一王世不见得只有一类卜辞,同一类卜辞也不见得属于一个王世;首创殷墟甲骨非王卜辞说;根据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史料,创始用地理排谱的方法研究殷商历史地理。首次鉴定出西周甲骨文。首次提出战国文字五系说,对战国各种文字作综合研究,促使战国文字研究学科形成。首次推测洛达庙类型文化属于夏代。跟随侯外庐先生从事思想史研究。揭开明末清初大学者方以智遭迫害而死的隐秘真相。60多年过去了,李先生当时提出的这些学术观点至今仍被学界沿用,并日趋完善;他推测二里头属于夏文化等学术观点得到了考古发现的进一步验证。虎年春节前一个晴朗的下午,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宫长为研究员的陪同下,拜访了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同时,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泽文博士和助理研究员任会斌博士撰写了两篇专题论文,与访谈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走上学术道路。由甲骨"文武丁卜辞"的争论进入甲骨学研究领域,在甲骨文的分类和断代方面,首次提出同一王世不见得只有一类卜辞,同一类卜辞也不见得属于一个王世;首创殷墟甲骨非王卜辞说;根据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史料,创始用地理排谱的方法研究殷商历史地理。首次鉴定出西周甲骨文。首次提出战国文字五系说,对战国各种文字作综合研究,促使战国文字研究学科形成。首次推测洛达庙类型文化属于夏代。跟随侯外庐先生从事思想史研究。揭开明末清初大学者方以智遭迫害而死的隐秘真相。60多年过去了,李先生当时提出的这些学术观点至今仍被学界沿用,并日趋完善;他推测二里头属于夏文化等学术观点得到了考古发现的进一步验证。虎年春节前一个晴朗的下午,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宫长为研究员的陪同下,拜访了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同时,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泽文博士和助理研究员任会斌博士撰写了两篇专题论文,与访谈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论殷代的帝     
天神帝在殷人宗教中是一种新出现的神灵,它不同于殷代的其他神灵,具有较多的自然属性,殷人尚未赋予其较强的人格性,远未成为至上神,这是与殷代政治的原始性和殷王独尊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的情况相适应的;在殷代,帝的称号并非只有天神帝独享,河、云、方等自然神亦称帝号,这些自然神较天神帝有较强的人格性;殷代后期神权逐渐衰落,王权政治加强,出现了殷王称帝号的现象,这是殷代社会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田标 《现代语文》2007,(8):123-124
"史官"之名,自司马迁、班固开始使用,经刘知几对其从理论上进行规范,而后历代相沿.《周礼》中序官篇、宰夫篇、小史篇中"史"引郑司农注,皆谓史官掌书起草,修史记事,这代表了秦后至今的传统看法.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正映现了先民对生命的尊重,对拯救生命作出的艰辛努力。传说毕竟是传说,缺乏可靠的文字资料来印证,无法为科技史所取材。我们是否可以找到文字资料来确证呢?有  相似文献   
7.
正汉字经历过沧海桑田的变化,我们已经解析过"众"字(见本刊2014年2期),现在,又解析一个"亥"字。亥,篆文为,《说文》:"荄也。十月微阳起,接盛阴。从二,二,古文上字。一人男,一人女也。从乙,象褢("袖"之异体字,藏也)子咳("孩"之异体字),咳(孩)之形。《春秋》传曰:亥有二首六身。,古文亥,为豕,与豕同。亥而生子,复从一起。"亥,是汉字中很古怪的一个字,饱含着丰富  相似文献   
8.
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走上学术道路。由甲骨"文武丁卜辞"的争论进入甲骨学研究领域,在甲骨文的分类和断代方面,首次提出同一王世不见得只有一类卜辞,同一类卜辞也不见得属于一个王世;首创殷墟甲骨非王卜辞说;根据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史料,创始用地理排谱的方法研究殷商历史地理。首次鉴定出西周甲骨文。首次提出战国文字五系说,对战国各种文字作综合研究,促使战国文字研究学科形成。首次推测洛达庙类型文化属于夏代。跟随侯外庐先生从事思想史研究。揭开明末清初大学者方以智遭迫害而死的隐秘真相。60多年过去了,李先生当时提出的这些学术观点至今仍被学界沿用,并日趋完善;他推测二里头属于夏文化等学术观点得到了考古发现的进一步验证。虎年春节前一个晴朗的下午,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宫长为研究员的陪同下,拜访了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同时,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泽文博士和助理研究员任会斌博士撰写了两篇专题论文,与访谈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林轩 《中国集邮》2001,(9):10-11
青铜是指铜与锡、铅等金属的合金。和纯铜比较,青铜较坚硬,易铸造,光泽好,耐腐蚀,可制作生产工具、兵器和装饰品,因而受到格外重视。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经夏、商、两周和春秋时代,大约经历了15个世纪。商周时期中国青铜器的冶铸业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标识达到了高峰。在当时的亚洲艺术史和工艺史上,商周时期的青铜艺术,绝对是一颗光衫夺目的明珠。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侄子从纽约来信说:有位邮友需要一枚“特63-8”。我翻开目录一查,原来是1964年《殷代铜器》中的“司母戊鼎”。这鼎,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古青铜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