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62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光荏苒,一晃二十年就过去了。昔日的莘莘学子,现在都已成家立业,步入中年。这些年,也许因为还年轻,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步履匆匆,忙于日常事务和筹划未来而无暇回忆过去,二十年前的一幕一幕就如同一部厚厚的书,珍藏在人生的书架上。直到有一天,一位刚分来的小师弟,递给我一个U盘,说有几张母校的老照片。当我在电脑上看到那几张黑白照片时,我的心震撼了:母校的操场、我们的教室、宿舍,甚至还有一张我和郑宏在龙华烈士陵园的照片,十八岁的我们都穿着雨衣……。二十年了,感慨、感动、思念……尘封的记忆喷涌而出,这部珍藏已久的书被一页一页的翻开,眼前渐渐模糊了……  相似文献   
2.
2007年的10月19日,我的母校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举办了创建六十周年的庆祝会.我因故没有北上出席,只是在网络新闻中遥感了一番热烈的氛围,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相似文献   
3.
陈梓丹 《新读写》2011,(5):18-18
这篇文章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作者较强的语言功底,行文优美,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忧伤。再次就是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母校深深的依恋之情,感情真挚不做作。结尾简洁又余味十足,是一篇值得学习的佳作。  相似文献   
4.
老谢的课堂     
<正>乔布斯说,他愿以他手中所有的科技,换得与苏格拉底闲谈的一个下午;离开母校后,我也有类似的心愿:我愿以四年大学所有的闲暇时光,换取一个机会,回老谢的课堂,再听两节语文课。新学期,除了外院的课,我还选了哲学院、法学院和经管学院的课,就像日日大餐,略有一点消化不良,此时渴望一节氛围自由的语文课,好  相似文献   
5.
校园的上空清澈蔚蓝,金色覆盖了田野山川。今天,我们张灯结彩,今天,我们锣鼓喧天!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山东省交通技术学院建校30周年!在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中,在这个沸腾的日子里,离校多年的学子回归母校,无数寸草争报三春晖。校友宾朋济济一堂,共襄交通盛世伟业。  相似文献   
6.
参加工作已经七年,看到这一届高三的学生们,又将悄然离开老师和母校,我心中不禁有一点惆怅,因为这几年的愉快相处,让我自私地不愿他们离开。但是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他们在一天天长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在这里,我祝愿那些可爱的孩子们,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放飞理想。  相似文献   
7.
时光的脚步总是这么匆匆,匆匆!仿佛就在昨天,我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地飞进美丽的校园。当身边的小树增添了六道年轮,当我们的羽翼越加丰满,我们又将飞离美丽的校园。别情依依,在这毕业的前夕,相信你一定心潮澎湃,让我们动笔写下心中  相似文献   
8.
独立的青春     
余毛毛  橙子 《高中生》2011,(28):56-57
6月里,我遇到两个平凡的女孩,都只有19岁,她们的生活态度让我很感动。第一个女孩是一家饭店的服务员。那天,和几位朋友在一起吃饭,席间,聊到各自读中学时的母校,当我说自己曾是市S中的学生的时候,在一旁不声不响为我们服务的她快乐地笑了起来,对我说:"呀,我们是校友啊!"我承认我那天喝得有一点高,我承认我对我的母校没有什么敬意,因为它几乎是全市最差的  相似文献   
9.
我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先在青海民族学院学了两年,学校又保送我到山东师大学习。1982年我回到母校政教系──现在的管理科学系当教师。1984年留学日本,第一次去了1年多,第二次8年多,加起来差不多10年,并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因为自己是祖国培养的青海当地的藏族博士,热爱自己的家乡,所以就回到了青海工作。第一次出远门我出生在祁连县的一个半农半牧的村子里,现在我父母还在放牧,养着300多只羊。我初中毕业回乡种过田,开过拖拉机,恢复高考时,斗胆报考了大学。那时闭塞到连大学和中专都说不清,在那么偏僻的地方也没上…  相似文献   
10.
陌生的母校     
我一退休。就被母校聘为教学顾问。我的母校江汉中学是湖北省的百年名校,我在那里度过了6年的学习生活,在离开母校的40多年里,越来越感受到那6年到处都充满情趣。虽然时值严冬,但我急于了解母校的教学情况.一大早就出门了。下了车,穿过熟悉的小巷,一上中南大道.眼前展现的是宽敞的电动金属大门,正中半人高4、5米长的黑色大理石上.刻着“江汉中学”4个金字。这是江汉中学吗?我记忆中的有着古色古香的纹饰的瓦当的青砖围墙哪里去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