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郑州大学李小江主编、中南民族学院谢志民注译的《江永女书之谜》,由河南人民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全书共录女文六万余字,意译之后,用国际音标注出方言语音,并作了许多注释,分上中下三册。洋洋大观,对研究女书似乎应该具有参考价值。但笔者发现,书中仅注释部分存在的重大谬误竟达160多条,确实令人吃惊. 目前,由于从事研究“女书”这种奇特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但能全面准确认识这种文字的则甚少。能识别《江永女书之谜》注释当中的谬误的人,当然就更少了。我是江永人,从小就接触这种文字,而且一直对这种文字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有责任对《江永女书之谜》的谬误加以评述,藉此区分真伪。现特分类举例并略加说  相似文献   
2.
徐云兰 《军事记者》2002,(10):43-44
一位美国新闻专家曾经指出,世纪之交的几十年中,整个国际新闻界最大的竞争,就是新闻可读性的竞争……很显然,可读性不只是表面的内容浅显、通俗好看,它应该有更深刻的内涵。近读江永红的《兵戊走笔》(以下简称《兵》)一书,一个突出的印象是,可读性的这种深刻内涵,在《兵》书中都可以找到理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江永女书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由女性创造并使用的文字.目前所保存的女书文献数量极其稀少,散佚十分严重.本文就女书文献的散佚及原因等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4.
<永州女书档案文献>作为湖南省江永县女书文化的历史记录,已于2002年被首批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江永女书类似甲骨文,纤细秀美的菱形字体,似篆非篆,秀丽而飘逸.女书用当地土语发音,坚持传女不传男,为历代女性专用.行文由上而下、自右而左,没有标点符号,不分段落,一书到底.女书记载着当地妇女们的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等日常事务.江永女书作为一种举世罕见的性别文字体系和独特的古老文化,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在的妇女文字,是一种濒临失传的珍贵档案文献遗产.  相似文献   
5.
正在浙江永康正利铁艺厂的产品陈列室里,有一把造型非常特别的铁壶,壶身为正方体、壶提柄也是方形且提把较长,整把壶只壶盖提把是圆形。一问,原来是由中央美院原院长、中国美院原院长、国画大师潘天寿二儿子潘公凯先生自己设计、委托厂家生产的。潘公凯为著名艺术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6.
江永女书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国出现了一个以王瑶《中国新学史稿》为代表的现代学史个人写作的小高潮。由于时代话语的原因,这一时期的现代学史作呈现的多是集体话语,个人话语在一定程度被遮蔽了,阶级论、人民性等是这些作所共有的关键性术语。在对作家的审视上,这一批作为“鲁郭茅,巴老曹”模式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戈 《零陵学院学报》2003,24(6):202-203
江永瑶族《经板》木刻版画的发现、产生、应用及其价值的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9.
滕娇  唐果  岳蕾 《文化学刊》2023,(10):6-9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许多传统文化面临消亡,女书文化作为一种只限于女性之间心口相传的世所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时空载体的变化以及传承者的缺乏,正处于濒危状态。本文从非遗视角下,通过对江永女书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创新与优化设计,增强参观者对女书文化独特的人文、历史、社会与艺术价值的认知度与体验感,提升女书文化精神的体验感与传播力,探索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女书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我与江永红同志同代、同辈、同行、同步、同道,五同。这使我比其他同志更有可能经常接触永红同志的新闻作品。“同步”,我们差不多同一时期走进新闻界。“同道”,是说我对永红新闻作品风格特色的认同与欣赏。就我的感受而言,永红新闻作品最显的风格特色是激情奔涌与大气勃发。翻阅他的新闻作品集,总觉得作在不停地奔走呼号,在向你大声传告他的所见所闻所想。这种风格特色,具体表现为“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