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41篇
科学研究   4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1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徐凯  晓涛 《中国集邮》2001,(11):22-24
由于受希特勒的蒙骗,国际奥委会决定1936年的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召开。法西斯分子原想利用奥运会宣扬“种族优势论”,但许多被他们视为劣等民族的选手屡屡创造佳绩,多次给法西斯分子当头一棒。1936年5月8日,主办国发行1套8枚奥运附捐邮票,开幕时又发行小全张2枚。内容为单杠、跳水、足球、标枪、手持火炬跑、击剑、划船、马术等。  相似文献   
3.
闵大洪 《新闻前哨》2008,(10):13-15
中国网络媒体伴随北京奥运全过程一路走来.不论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入宣传,还是对各项筹备工作进展的广泛报道;不论是对全国人民参与的普遍动员.还是对国外反华势力干扰的坚决反击,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工作。各家网络媒体更是制定奥运报道战略、建立指挥体系、健全组织架构、完善运作流程,全面提升了报道能力和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4.
七七事变爆发后.和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盟友德国法西斯政府,没有选择站在日本一边,而是继续对中国提供军火.成为抗战初期中国军火的最大供应商。希特勒纳粹德国对中日两国的态度.颇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5.
聂云 《航空档案》2005,(1):76-77
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的援助下,人民空军迅速壮大。到1955年朝鲜战争结束时,中国空军已经拥有25万兵力,他们分别部署在27个师里,配备了5000多架作战飞机。中国空军从零开始,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空军,排在美国和苏联空军之后。在新中国空军作战飞机中,有多种型号的战斗机,包括雅克-9P战斗机。该型机是新中国从苏联购买的。在苏联,雅克-9型战斗机曾是王牌战鹰,二战中大战法西斯航空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法西斯新闻事业形成的思想源头入手,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日三国的新闻事业制度做出浅析,简单总结出三国形成法西斯主义新闻制度的原因,以期以史为鉴,防范类似思想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7.
《墙》是萨特于1937年发表在《新法兰西》杂志上的一篇小说。《墙》的发表不仅见证了萨特存在主义文学创作的发展。同时也记载了他个人思想变化的印记。这种印记无疑和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柳I大陆刚刚走出一战的阴霾,又陷入巨大的经济危机之中。为了转移矛盾的焦点。民族主义者和法西斯势力在不少国家兴风作浪,企图  相似文献   
8.
殷忧启胜,多难兴邦。1945年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在东方主战场取得了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胜利。为了体现档案以史为鉴的功能,祥云县档案局切实履行应尽的“为国存史”职能,充分发挥档案特别是抗战档案所承载的“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地独特功能。今年7至8月,县档案局组织有关人员,分赴全县各乡镇,开展祥云抗战口述史采集工作。  相似文献   
9.
当一个人笑容满面地对我说“我来教育教育你”时,我将保持足够的警惕,因为他可能实际上是在说“我来规训规训你”……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战争初期,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被摧毁,英国对日宣战,英国从消极抗战到有限参战,到战争结束时积极抢占东南亚殖民地,表现出英国参战的双重性。英国最初想借美国之力夺回自己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后又担心被美国取而代之,因此英国一直在对日战争中走钢丝,经中美英三方不断协调。才最终确立了英国在东南亚战场的责任,但英国始终把重返东南亚作为其参战的条件,使它的对日作战打上殖民主义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