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专有名词翻译、时态及单复数处理的三个方面入手,对李白诗歌《苏台觅古》的三种英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给古诗英译带来一些启示。古诗英译没有统一的标准,译者在英译古诗时既要周密考虑又要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2.
以《静夜思》的英译为例,分析研究许渊冲的“三美”——意美、音美和形美翻译理论在其诗词翻译中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许渊冲在翻译过程中借助“三化”——浅化、等化和深化的翻译策略,有效地再现了原诗的“三美”.通过研究许渊冲“三美”翻译理论在其译诗中的体现,以期能对中诗英译有一点启示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至今,各种教育理念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中学语文老师急功近利,片面地追求上课的热闹、好看:诵读务求书声琅琅、整齐洪亮;课件务求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合作讨论务求活跃热烈。这些课堂看似"亮点"不断,"动"感十足,实则浮华虚空,它冲淡了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浅化与弱化。愚以为,语文教学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的课堂氛围,帮助他们养成潜心静读、凝神静思、会意精品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达到宁静致远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法学理论知识向来比较艰深难懂,但它是法律的精髓与灵魂.为了让学生掌握法学理论知识,有必要将法学理论进行浅化处理,使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文阐述了对法学理论进行浅化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让言语实践走向实效的措施之一是,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联系中,准确地确定目标、选择内容、降低门槛,即浅化——变"曲高和寡"为"一呼百应";细化——变"望而生畏"为"拾级而上";实化——变"勉为其难"为"力所能及"。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一些课堂教学,孩子的思考本能依然被扼杀着,直接损害学生的健康思维。在剖析扼杀学生思维的原因基础上探究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提出在"整合中锻炼思维"、"评价中激活思维"、"质疑中发展思维"等有效对策,为学生思维发展进行铺路搭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石慧萍 《考试周刊》2014,(47):31-31
正《百家讲坛》于2001年开播,捧红了易中天、于丹等学术明星,从褒贬争论中走到现在,没有更辉煌,收视率下滑,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曾发表文章说,易中天走红是"浅思维"的成功。课堂上,很多教师"清浅化"地处理教材,课堂上热热闹闹,似乎这样才是生动的课堂。不知道看过《百家讲坛》的观众,有多少被激发了阅读《论语》、《三国演义》等原著的兴趣,课堂下经典依然冷冷清  相似文献   
8.
尤武杰 《文教资料》2006,(16):139-140
阅读批判是高级的阅读心理品质,是个性化阅读的前提。当前,阅读批判中的窄化和浅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克服这种现象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为阅读批判提供动力源泉;引导学生的阅读反思,为阅读批判夯实基础;指导学生的阅读批判,使阅读批判走向理性、宽广、深刻。  相似文献   
9.
探讨中国古诗英译中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和地名的翻译问题。通过对《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中一些英译古诗的分析,阐述在古诗英译时如何利用许渊冲提出的“三化”理论即等化、浅化和深化方法处理人名和地名这些专有名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