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623篇
科学研究   4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今报纸种类越来越多,报业竞争异常激烈,各类差错也如影随形。有的报纸违纪违规,发生导向错误;有的不深入采访,道听途说,造成新闻失真;有的为了吸引眼球,标题哗众取宠,片面夸大新闻事实;有的偏听偏信,舆论监督不准,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磊 《新闻爱好者》2002,(11):46-47
时政新闻是各类新闻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之一,对于各级党报,更是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党委机关报的属性,决定了做好时政新闻是各级党报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它主要包括对党和政府重大路线、方针、政策,重要法律法规,重要会议以及主要领导人的政务活动等内容的宣传报道。时政新闻尤其是党报的时政新闻,要求准确、严谨、及时、到位,同时,如何在时政新闻的报道思路和报道方式上进行探索,使之更紧密地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更及时地起到指导基层工作的作用,更加能够满足读者知情、参政的需要,有很多文章可做。近两年,河南日报编采…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广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产业融合现状,分析广西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产业融合的优势与制约因素,并从引进和培育数字产业类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建立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机制、数字经济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和加强顶层设计五个方面,提出广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产业深入融合实现路径,以期助推广西实体经济转型,加速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交互融合。  相似文献   
4.
何谓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的能力,也称新闻嗅觉或新闻鼻、新闻眼.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形象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大力宣传、坚决贯彻。本刊从这期起将刊发学习、宣传、贯彻讲话的文章,请予关注。  相似文献   
6.
时政新闻是主流媒体的重要特色和核心内容,是主流媒体最有高端话语权、最能影响主流舆论的阵地。办好时政新闻,不断增强其吸引力和影响力,就占领了社会舆论的制高点,对形成主流舆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深入挖掘增加深度在时政新闻中,我们不缺优质题材,缺的是新闻敏感和对题材的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7.
邵天红 《军事记者》2008,(12):64-64
为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和真实,近日,广空运输航空兵某团根据《加强新闻报道工作措施》有关要求,制定了新闻稿件“四不发”制度,即:撰写新闻稿件足不出户,没有经过深入采访的稿件不发;涉及到的数据模棱两可,核对不准确的稿件不发;不严格落实规定,未经机关审查把关的稿件不发;未经领导签字、盖章的稿件不发,以此促进新闻报道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去年秋季.河南虞城县十多个乡镇的农民在享受了国家规定的良种补贴之后.竟然还“享受”到了与前者相配套的“肥料补贴”。经过记者深入采访.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假托惠农政策促销化肥的骗局.而负责销售化肥的虞城农业超市的三名股东.均为该县农业局的副局长。  相似文献   
9.
有的通讯员问我:怎样才能做到深入采访?采访需要把握哪些重点和要领?我根据自己的体验作以下回答:要把稿件写得充实、生动,关键得有丰富的材料,而丰富的材料哪里来呢?这就要通讯员到发生新闻的单位、地方去了解,有计划、有目标地去进行材料的收集,这就是采访。“先搜集材料,越多越好。”(作家老舍语)。日本一位著名的记者也说过:“要写一百行的报道,就要积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个滚烫的电话打进市政府便民热线12345,“我们日夜在聆听”栏目的采写人员一次次急赴现场深入采访,掷地有声的新闻报道一篇篇刊登在北京晚报上,一件件棘手难办的百姓难题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努力下逐步解开。[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