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24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206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0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柏强 《新体育》2006,(3):21-23
篮球迷们应当知道张卫平的大名。当年,这位身高仅1.93米的二中锋能在长人如林的篮下左右穿插,灵活多变,并以虚虚实实的假动作,恰到好处的时司差频频得分,被上世纪70年代的媒体称为“篮球场上的魔术师”。80年代初,“魔术师”退役了,1988年他远赴美国当上了芝加哥大学的学生后又成为公司职员,高级经理……角色和环境像魔术一样不断在变,但张卫平对篮球的热爱始终如一。从90年代中期起他出现在NBA全明星赛和总决赛的现场,成为央视篮球赛事转播的解说顾问。近年来,他在评论NBA.ABA(美国篮球联盟)等比赛的同时,还主持《篮球课堂》,《攻防解…  相似文献   
2.
在电视节目中,音乐的运用非常广泛,如何运用语言艺术为音乐和画面插上翅膀腾飞,引导听(观)众的思维,更轻松,更直观地感受节目,更好地了解并欣赏各种风格和体裁的音乐,使解说和音乐素材达到和谐统一尤为重要,为什么要讲究解说和音乐素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如今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项赛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商业价值、市场前景,也不仅仅在于它对中国武术的巨大的宣传作用。抛开这些表象的东西,我们从散打王赛事的背后可以看到更深一层,那就是中国武术——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新的世纪里如何继承传统,吸收现代科学理念,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同时,散打王也在改变着人们对中国武术的传统看法。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主任朱瑞琪教授和中国武术研究院技术部的刘普雷先生。朱瑞琪教授一直研究武术散打,对散打的发展了如指掌;刘普雷先生不仅练习过武术套路、现代散打以及摔跤,还是著名意拳大师姚宗勋先生的得意弟子,对意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传统武术有着深入的研究。在散打王争霸赛中,朱瑞琪教授和刘普雷先生联袂做电视解说,他们那深入浅出的解说和精彩的评论,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大型的《午夜新闻》类栏目,在我国众多电视台中还不多见。去年下半年,中央电视台《午夜新闻》开播,使原来的午夜正点新闻容量得到扩大,内涵得到扩展,据业内人士讲,与原来的正点新闻相比,收视率明显提高。把《午夜新闻》作为像《新闻30分》那样的大型新闻栏目来经营,自然就要不同于办以往的午夜正点新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央视《午夜新闻》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是,如何进一步办好《午夜新闻》栏目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体育解说与谈论艺术一样,均属审美谈论,其用语须遵从三种逻辑方式,由浅入深依次为描述、解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7.
8.
通过对我国体育解说的萌芽、中期、发展3个不同历史阶段背景梳理,就上述阶段我国代表性体育解说员的专业能力与贡献做出评价。主要采用历史研究、文献研究、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检视不同阶段伦理素养对体育解说员的作用影响。研究认为,萌芽阶段的操守规制伦理契合、中期阶段的专业素养伦理杂糅、发展阶段的个人修为伦理反思,是我国体育解说历史进程中的典型伦理特征呈现与概况反映。  相似文献   
9.
录音报道,是利用现场音响素材报道新闻的一种广播报道形式。一篇完整的录音报道,通常是由记者现场叙述(播音员解说)、现场音响、人物谈话等重要元素组成。然而,  相似文献   
10.
江夏 《新闻前哨》2008,(10):80-82
“配音”是影视理论中的一个专有名词,也是一个概念。从字面上看似乎很简单:为画面配解说,为画面配音乐,为画面配音响。从这一点来看,“配音”的由头是画面,依据的也是画面,目的还是画面。所以,画面决定着声音,声音则依附于画面。这就是我们说的“拍画面”、“配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