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物类的文章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是很常见的一种文体,它题材广泛,主要包括有三类,一类是状动物文,如《猫》、《翠鸟》、《燕子》等;一类是状静物文,如《秦兵马俑》、《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等;一类是状植物文,如《荷花》、《爬山虎的脚》等。在教学中,状物类作文也是学生习作经常训练的一种作文类型。掌握状物类作文的写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写作技能之一。如何充分用课本素材,依托文本,学习写好状物类作文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何少川先生原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宣传部长,现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他近日来信赞扬本刊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是一本普及科技知识的好刊物,并为本刊撰写了此文。该文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观,很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3.
正大自然是人类的宠儿,更是得到天真烂漫的孩子们酷爱,他们无拘无束地在山间、在草地、在花丛中尽情地玩耍嬉戏。提起花草树木,他们会说出很多,然而要让他们将平时熟悉的花草树木写成文章,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三言两语就写完了。因此,要加强对状物类作文的写作指导,既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那么,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借物言志抒发感情写好植物,让花草树木"活"起来呢?首先,要对植物有一个全面、深入、正确  相似文献   
4.
正模糊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作为人类思维的重要载体的语言也具有模糊性的特点。美国哲学家皮尔斯这样定义模糊性,当事物出现几种可能状态时,尽管说话者对这些状态进行了仔细的思考,仍不能确定这些状态是应归属于还是排除出某个命题,这种命题就是模糊性命题。正因为客观世界本身的模糊性和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人类对事物类属划分或者对其范畴的了解是模糊的,因而模糊性就成为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作为语言的本质性特征,模糊性在各种  相似文献   
5.
<正>《广玉兰》是一篇非常优美的状物类散文,表现了广玉兰的香幽、色美以及叶的独特情趣,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广玉兰的蓬勃生机以及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6.
正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本同而末异,该奏议宣雅,书论宣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这是古人对文体发表的最早议论,可见古人已经关注到文体特征。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家潘菽对文体和思维的关系有过阐述:"阅读体裁不同的文章,理解的难易不同,对思维活动提出不同要求。"我想,如果我们能够立足文体特征进行阅读教学,就能够更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品味和习得语言。2013年10月,我所在的"张敏华名师工作室"在苏州市  相似文献   
7.
<正>对人生,我有两种对待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上的一切人和物在一起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站在前台时,我把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样,不但和旁人一样,并且和鸟兽虫鱼等诸物也都一样。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是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他人痛苦,就是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看得比其余的人重要。比如穿衣吃饭是多么简单的事,然而在这个世界里居然成了  相似文献   
8.
物类疑问代词拥有援引类反诘用法。典型的援引类反诘用法出现在对话性语篇当中,也可有条件地存在于叙事性、独白性语篇当中。援引类反诘的功能是,说话人将话语中或说话人背景知识中存在的某一言语片段用疑问代词援引出来并进行反诘,藉以表达情感上的否定。从古到今汉语出现了多种表达援引类反诘意义的构式.近代以来形成的各种援引类反诘构式形成了两条演变路径。问物类疑问代词表达反诘意义具有共性的意义。问物类疑问代词的泛指功能。话语篇章的结构以及语境的转变带来的语用含义的转移,共同促成了问物类疑问代词拥有了援引类反诘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10.
正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的教学快接近尾声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个问题一直困惑甚至苦恼着我,那就是:在学生自读一遍文本就能基本读懂的前提下,课堂上如何始终"抓牢"学生,让所有学生始终"在场"?换句话说,我的教学目标和课堂设计如何才能切合学生的认知程度,激发学生的认知渴求?我的问题引导和作业布置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中学生的下怀?如何调控课堂,才能使学生既轻松快乐又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