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篱角     
做小学教师的母亲,工作曾有三次调动,记得每次她都在新住地的门前支上篱角。篱角,就是用竹枝在门前造出的围墙。尖利的竹竿,"人"字形斜插进地面松土里,连成一串,三面围拢,简单构成,却把家的温暖圈在墙内。长方形的空间被开辟出来,家在右上角,像一枚信封贴上了邮票——此后,我成人了,漂泊,说到家的生活,满脑子里都是这个样子。夏天,各种藤蔓缠绕,瓜叶层层叠叠,将三面篱角覆盖成绿色的矮墙。  相似文献   
2.
夏夜的星空无比灿烂,当你坐在草地上仰望星辰,会不会和我一样,在猜想天上到底有没有神仙?如果有,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我们的先辈们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了很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其中就有关于七夕的传说。  相似文献   
3.
传统节日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大题材。七夕是我国古代的重要节日之一,历代吟咏七夕的诗作很多。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又与中国早期的天文学知识和天体观念密切相关。伴随着乞巧、曝衣等风俗,汉代时七夕节大致形成。六朝时始出现大量吟咏七夕的诗歌,至唐宋发展到辉煌时期,诗作众多,主题多元化。至现代社会,七夕作为节日虽已不再流行,但七夕诗歌仍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和不朽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心灵的远行     
正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想出去走走,即使舟车劳顿、交通拥挤,也下定决心继续前行。从一个景点赶往另一个景点,从一座城市赶向另一座城市。远行,或许只是为了追寻一种有异于往日的感受,只是为了回到自己的城市时,能在以后单调的岁月里咀嚼那几日的惬意。"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嵯峨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心灵也需要适时的远行,就像蝴蝶最终会破茧  相似文献   
5.
《玉台新咏.枚乘杂诗》中的《兰若生春阳》一诗中说兰草、杜若"涉冬犹盛滋",据宗长白之说当为汉武帝太初改历以前作品。或者"冬"当是"秋"字之误。由诗中"美人在云端,天路隔无期"、"愿言追昔爱"看,应同《迢迢牵牛星》为组诗,彼以织女口吻言之,此以牵牛口吻言之。两诗皆西汉时所传古乐府辞。《古诗十九首》中有十四首篇幅较长者皆文人之作,而五首民歌色彩较浓者同《兰若生春阳》皆篇幅较短,应为西汉时乐府诗。  相似文献   
6.
晨夕 《同学少年》2009,(9):54-54
游戏规则:根据"横向"、"纵向"的提示,将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位置即可,每格只可填入一个字。  相似文献   
7.
正古典诗歌鉴赏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都有很大作用。然而,一直以来,每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的得分率都很低。为此,本文以诗歌试题为例,拟从关注诗文中的注释这个角度,探讨、总结鉴赏古典诗歌的策略,希望对指导学生进行古典诗歌鉴赏有一定的益处。一、腹有诗书,曲径通幽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多了解一些掌故知识,不但能开阔视野,而且有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节日     
这里所说的节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即农历中的节日。元旦正月初一日,也就是春节。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代,人们举办活动,表达对亲友的思念,祈求生活幸福。上元元宵节,正月十五日。花朝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又叫百花生日。寒食清明前二日(一说为清明前一日)。清明清明节,有扫墓的习俗。上巳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后来,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人们去水边饮宴,到郊外春游。  相似文献   
9.
正"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几千年来,浩渺星空的波澜壮阔和宇宙的神秘莫测一直引导着人们不断地追寻与探索。在满天星斗的吸引下,一群爱"刨根究底"的人,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尽自己所能去探究银河存在的根本、恒星运行的规则、宇宙产生的源头。他们所从事的,正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科研事业。"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光明"。"仰望星空"的人是一群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人,是一群迷恋星空的人,他们就像那夜空中璀  相似文献   
10.
社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于乾元二年(759年)秋天辞职携眷西行,到了秦州。在秦州他写下了五律组诗名鸽《秦州杂诗二十首》、《天河》等诗,其中多称说“天河”、“河汉”、“牵牛”等,同天水得名之义完全相合.而且从大体的地域方位上说.也是正确的.可见杜公对牛郎织女传说中“天河”在现实社会中所对应之水.对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都有所认识。他后来在夔州时作了五古《牵牛织女》,在“托意君子进身之道.故感牛女故事而赋之”之外.诗中也反映了杜甫在青年男女关系问题上的一些看法。由此,我们也可略窥牛郎织女传说在唐代以后小说、戏曲中沉寂的一个重要原因.即被更具教化意义的董永的故事所覆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