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平 《收藏》2020,(4):116-121
19世纪上半期,随着犍陀罗地区大量出土带有希腊罗马风格的艺术品,犍陀罗艺术逐渐为欧洲所熟知。很多人讳言希腊文化对犍陀罗艺术的影响,这是基于对欧洲中心主义的反感。在欧洲中心主义占据主导的时代,犍陀罗艺术的发现是欧洲文明影响世界其他文明的力证,毕竟欧洲文明的祖先就被认为是希腊文明。但其实,人类文明的交流融合本就是常态,一个伟大的文明必然是开放的.  相似文献   
2.
佛教以金翅鸟擒蛇比喻修行者制伏其心,具有这种象征意义的金翅鸟图像创始于古印度贵霜朝,伴随着犍陀罗文化获得初步发展,之后在古龟兹地区、汉传佛教文化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再后藏传佛教金翅鸟造像盛行于汉地。金翅鸟图像经历几近两千年岁月,分布在绵长又广阔地域,成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象征性佛教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3.
犍陀罗地区作为古印度的西北边界,处在一个结构性枢纽位置,是外来文化“侵入”古印度的前沿阵地。通过中亚(巴克特里亚)地区,源于古希腊的狄奥尼索斯崇拜得以渗入西北印度,并融入了当地的佛教文化,丰富了犍陀罗艺术的创作题材,影响了犍陀罗艺术品的具体表现。源于古希腊的戏剧和剧院也因酒神崇拜而得以传入犍陀罗,一方面送来了现实主义精神及“神人同形”造像学理念,同时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模仿对象,直接促进了犍陀罗佛像的创造。  相似文献   
4.
胡笑梅  许媛媛 《现代情报》2014,34(7):116-119,124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7-2012年公开发表在CNKI总库的5 080篇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的中文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了该领域的文献量分布、核心作者分布、核心期刊分布及高频关键词,基于分析结果,总结出我国供应链管理在研究成果数量上、研究主题上、研究机构及地区上和研究内容方面的特点,以期为更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永靖炳灵寺第169窟西秦遗迹,系中国早期佛教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讨论了其中学界没有确定的图像尊格和若干造型因素的由来,认为北壁12号壁画说法图为梵天劝请内容,北壁3号龛泥塑二胁侍应分别为菩萨、执金刚力士像,进而指明其犍陀罗和西域文化渊源,以及在汉文化地区的后续影响情况;继而分析了本窟西秦壁画鲜花、花鬘供养图像及花树庄严图像与犍陀罗和西域文化因素的关联。炳灵寺第169窟西秦遗迹,具体、真实地反映了犍陀罗文化因素东传和新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黄倩 《大观周刊》2011,(47):83-83
艺术创作的意图不在于观察和记录视觉经验即真相,而在于万物赏心悦目的表象下潜在的精神幻象即灵气。印度艺术虽与其他艺术一样都是“真实的”。但在表现印度人的心灵方面却不同,印度艺术追求视觉形式及其内在的本质联系。印度艺术的理想是精神性和情感性的。而世俗性和理性的东西居于从属。  相似文献   
7.
新近面世的涅槃与弥勒组合浮雕、舍卫城神变浮雕、佛塔假门浮雕,在几个重要问题点上改变了人们以往对犍陀罗文化的认知.证实涅槃与弥勒图像组合及其象征的末法与传法思想,以及双神变与大神变合成的舍卫城神变图像率先出现在犍陀罗中心地区,佛塔假门则是中印度与西北印度佛教文化的巧妙结合.进而反映了吸收中印度、希腊罗马文化因素,并影响中亚、西域文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佛教美术的早期是一个漫长的引进融合阶段,很大程度上受到印度佛教美术,尤其是犍陀罗美术的影响,但中国佛教美术的基点仍是本土艺术传统。所以,中国早期佛教美术逐渐融合和减退了印度佛教美术强烈的肉欲和性感色彩,消磨了希腊艺术几何概括的形式,逐渐改变了印度化的雕塑,创立了中国佛教美术的样式。犍陀罗式的印度化雕塑也渐渐演进成汉式造型,“右开左合”的改良式偏衫更成为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的特征。这些基本形象的改造既不失佛经本意,又易为民众普遍接受,真正体现了民族性。  相似文献   
9.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小说家,《蜘蛛的丝》是其著名童话。本文就视觉,听觉,嗅觉等官能感受出发对其进行剖析鉴赏,探讨其“扬善罚恶”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蜘蛛丝》是芥川龙之介发表的第一篇童话,也是日本儿童文学史上的佳作.蛛丝出现数次,贯穿全文,通过对“蛛丝”的层层分析,来揭示其所蕴含的深层寓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