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八小时以外》2008,(8):2-3
郑洁,这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股力量,这股力量所向披靡、振奋人心.她获得的不仅足赛场上的胜利,她的胜利凝聚着中国女性优点的方方面面--坚韧、顽强、勇敢、善良.  相似文献   
2.
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注重情感表达的特点促使文学、音乐领域由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为今后浪漫主义奠定了基础。受狂飙突击运动影响,一些音乐作曲家们也逐渐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使其创作风格和以往的"理性"有了较大差别,从而在艺术创作上具有富有时代性的特点。本文便以海顿为主,浅谈德国狂飙突进运动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年轻的人,火热的心!……”这是一首老歌。一代一代的青年唱着从我们前面走过。他们用青春点燃了理想的火炬,映红了共和国的天空。当共和国又一个青年节到来的时候,“超女”的歌声尚未散去,“红楼”选秀正如火如荼,鲜花般美丽的青年们心还热吗?青年的心永远都是热的。在这组文章中,劝说了五名逃犯投案的女主持人向菲,经历了多次生死考验的记者赵亚辉,不顾危险揭露黑幕的记者刘畅,用生动的语言、哲理的思考,向读者展示着一颗颗滚烫的心。程曼丽教授更是用百年的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媒体离不了青年!是的,青年的心依然火热!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用青春的热血将“崇高”两字写入蓝天。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10日,在中国股市狂飙突进的前夜,一位股民开始在自己的博客"带头大哥777"上发表股票分析文章,预测股市走势。此后很多网民敬佩于博主编造的"个人传奇"及其预测个股的准确性,这个博客因此走红。5月中旬,博客点击量达到了1000万,之  相似文献   
5.
刘年辉 《青年记者》2009,(24):35-37
2009年传媒经营创新实绩颇为醒目,但出于受到过多力量的牵制与羁绊,中国传媒经营多见温和的渐进性创新,少见狂飙突进的跨越式突破。  相似文献   
6.
十八世纪后半叶的德国社会分崩离析,在启蒙运动走向僵化之时,狂飙突进运动应运而生,它在德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受到精神先驱赫尔德的影响,它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7.
薛晓霞 《知识窗》2011,(2X):4-6
高长虹,作为"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国文坛上较为活跃的文学人之一,他倡导的"狂飙运动"和"狂飙思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学青年,对当时乃至之后的文坛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以高长虹"狂飙思想"作为研究对象,从"五四"新文化、传统文化、西方现代文化三个方面揭示其思想背后丰富而复杂的历史渊源,试图恢复现代文坛一个真实的高长虹,为之后的系列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最近阅读廖久明先生新作《一群被惊醒的人——狂飙社研究》1,想起刘福春先生一句评价:廖久明对文学史料居然有一种"由衷的爱好",这在浮躁的当下实属难得2。学术研究本是维系精神价值的纽带,然而当前浮躁的人文环境,却往往令其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9.
李强 《视听界》2013,(3):127-127
DJ论道POINT 创新和创优之间的分野到底在哪里? 创新是现代企业前进的最大驱动力,作为创意产业的广播亦是如此。囿于历史久远(百年)、手段单一(只有声音),广播的创新不容易狂飙突进。可是,作为区域性的媒体,广播又在借鉴区域外媒体的创新经验方面有独特优势。因此,近年来国内不少广播电台纷纷举办规模较大的创新节目大赛.以期从中发掘出新的节目形态和样式,给内容生产注入新血。江苏台的“创意星主播”大赛、北京台的“赢在创意”大赛、上海台的“东方畅想”大赛拥有全国影响力,吉林、安徽等电台也在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的德国通过“狂飙突进运动”创造性地提出“文化”的概念并以之与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英、法创立、延续的“文明”概念相抗衡,有效地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并从文化上整合了分裂的日耳曼人,配合了德国经济、政治、军事的崛起,奠定了迄今为止的德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本文较全面地对18世纪文化与文明的话语博弈及文化与文明的深层关系作了深入辨析,提出了中国当下有必要借鉴德国18世纪开创文化概念的思路和过程,思考中国如何突破西方主流思想搭建的文明和文化两套话语体系,为当下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文化观念,以及用什么样的逻辑思路去建构这样的文化观念提供一种历史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