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王统照小说中存在着鲜明的"独异个人"与"庸众"二元对立结构。独异个人形象可概括为知识分子、城市贫民、农民三种类型,与之截然对立的是庸众的群像。  相似文献   
2.
尼采的价值判断要求他与“别的任何人”相区别,“相反的思维方式”引导他对一切传统的价值观作出“重估”,这就决定了尼采其人和他的学说的独异性。本文通过尼采学说与理想主义、虚无主义,达尔文的进化论、卡莱尔的英雄崇拜的比较,论述了他的学说的独异性,同时也指出并分析了这种“独异”的相对意义  相似文献   
3.
广群与BCI-代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BCI-代数的某些特性,讨论具有里外律、对合律的广群.作为应用,对哪一代数、结合BCI-代数、偏序交换剩余独异点、Hilbert代数,各给出了一组等价公理系。  相似文献   
4.
阴柔之美可以说是词最初的一个鲜明的特征,也是唐宋词"风情独异"的艺术追求。虽说苏辛词的阳刚之作确实让唐宋词放出了别样光彩,但也只不过是词的一种变体或异化现象。无论是深层细腻的内心观照,还是优美纤丽的审美意象,亦或是"娇女步春"的艺术形式,无不体现了唐宋词重阴柔而轻阳刚,与传统重阳刚、轻阴柔的审美追求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5.
孙犁是一位风格独异的作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编辑.他从事编辑工作的时间,长达40余年.正如他自己所说,"在我一生从事的三种工作(编辑、教员、写作)里,编辑这一生涯,确实持续得也最长."可以说,创作与编辑伴随了孙犁的大半生.他是以创作为专业,以编辑为职业的.  相似文献   
6.
鲁迅在《呐喊自序》里首次提到“铁屋子”,意在展现20世纪伊始中国社会现实状况和各阶层国民的处境与命运.“铁屋子”里生活着“大多数昏睡者”与“少数觉醒者”,其形象含义非常深刻,引起无数学者的探究和诠释.李欧梵先生在《铁屋中的呐喊》—书中,通过对“庸众”与“独异个人”两个文化形象的独特分析,加深了“铁屋子”文化形象的深刻性与延展性,给我们观照鲁迅从“呐喊”到“彷徨”反复与挣扎、希望与浮沉的心路历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野草》世界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复杂的对立关系,在这一对立关系里表达出作者对于"他者"世界某种深刻的矛盾态度,本文细致分析这一"他者"世界的内涵,借以明晰作者创作的内心律动与倾向。  相似文献   
8.
艺术在符号区分中形成意义,这使尚无后续区分项的第一个符号的来历成为理论难题。对此的两种现有阐释,分别是无意识理论的“从有到有”和存在论的“从无到有”。前者有关艺术中第一个符号是“意识转化而来的无意识”的阐释,暗含理性的权力规训。后者设置了有无之间的界限,同样未能根除关联性立场及其总体性实质。虚潜论超越上述两种阐释而“从虚到有”,让主体在场内虚化自身,通过潜能运动中的差异因素揭示出存在于重复形态中的独异。这一过程将差异的幽灵包含在内,才以其事件性思维方式实现了客观性。艺术中看似独异的第一个符号因而是虚潜符号,它在潜重复的姿势中由实入虚,克服理性的权力规训与总体性惯习,提供了虚潜诗学的论证起点。  相似文献   
9.
《原神》作为当下国产二次元游戏的代表性作品,通过交互与故事分立的设计,使玩家的游玩体验更集中在玩家自身的意愿而非主角的位置上,从而促进了玩家对个人独特性格的追求与实现。但玩家的独特性格不过是当今独异性社会的客体,独异性社会背后量化逻辑也使经济不平等无法回避,而这种社会结构也引发了玩家主体精神的退行与保守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