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从"望洋兴叹"看语言中的"习非成是"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用“望洋兴叹”而产生的“望书兴叹”等说法是可以使用的,因为它符合了语言的约定俗成性。语言中的这种“习非成是”现象有其产生的原因:一是语言发展演变的不规则化;二是文字的精英化到大众化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误解;三是汉字作为表意体系文字固有的因形示义的特点。“习非成是”现象应有一席之地,但不能夸大与提倡它。  相似文献   
2.
“狈”为兽名的说法很有可能在北宋时期才成为官方释义.至少在唐以前,“狈”很有可能为“跋”的假借字.狈”就是“狼狈”,“狈”不能单独使用,说明“狈”本身并不具有意义,只是记音符号.足以证明“狈”是一个不成词语素,“狼狈”是连绵词.狼狈”这个词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流传中,本义被误传,将错就错产生了“狼狈为奸”这个成语.狼狈”这个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出现误解,但词义已经定型,使用可以正常使用,但词的本义应求精确,特别是对于词的溯源务必要考证清楚.各种辞书尤其应该订正错误,特则是中小学生常用工具书更需要及时修订.  相似文献   
3.
“狈”为兽名的说法很有可能在北宋时期才成为官方释义.至少在唐以前,“狈”很有可能为“跋”的假借字.狈”就是“狼狈”,“狈”不能单独使用,说明“狈”本身并不具有意义,只是记音符号.足以证明“狈”是一个不成词语素,“狼狈”是连绵词.狼狈”这个词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流传中,本义被误传,将错就错产生了“狼狈为奸”这个成语.狼狈”这个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出现误解,但词义已经定型,使用可以正常使用,但词的本义应求精确,特别是对于词的溯源务必要考证清楚.各种辞书尤其应该订正错误,特则是中小学生常用工具书更需要及时修订.  相似文献   
4.
王树江 《课外阅读》2011,(11):298-299
“跋前踬后”一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但是词典却出现不可思议的解释。本文主要通过考证渊源,从文字、语法、修辞等方面对此词进行了合理的探讨,并从语言文字发展过程中出现差错的高度对“狼狈”一词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众》2011,(7):72-73
三个盗贼制作好筏子.就美美地入睡了…… 第二天一早,他们早早地醒来,准备离开这个岛屿。然而,当他们带着筏子到海边一看,却发现海上薄雾缭绕.但他们依然决定离开。  相似文献   
6.
狼狈"一词在书面上最早为"剌 ",分化为"剌犮"、"剌八",音转为"獵跋"、"狼 ",义变为"狼跋"、"狼贝",受"狼"的偏旁影响类化为"狼狈"。"狼狈"由"困顿窘迫"义派生新义,形成成语"狼狈不堪"。俗词源说释"狼狈"为两动物相附而行,由此派生新义并形成成语"狼狈为奸"。"狼跋"为联绵词,不应视为源于《诗.豳风.狼跋》。"剌 "在今东北方言口语中仍派生新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