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献疑》一文,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出了与传统解读大相径庭的评价,其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出批评的各方面,几近涵盖了学界从反面视角批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立足的全部角度。首先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文学批评论"的相关理论,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献疑》一文中诸多理据提出质疑,而后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本出发,立足于文本的外部形式和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角度,力图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木兰诗》在我国古代浩瀚的诗文之海中,可谓一颗灿烂的明珠。它歌颂劳动人民,揭露战争残酷的鲜明主题与朴素、优美的艺术风格,对后世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年代久远,有关木兰的考证,至今众说纷纭,甚至连诗中个别语句,课本编者的注释也有可商榷之处,这样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就个别语句试作如下分析。一、"唧唧复唧唧"与"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历年来语文课本及教学参考资料,对"唧唧"一词有下面三种不同的注释:"虫鸣声"、"叹息声"、"织机声"。虽然这三种注释,前人皆有所阐发,但由于古今语言、文字、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在今天的教学中,究竟以哪种注释较为妥当,这是值得研究的。"唧唧"这一象声词作"虫鸣声",根据生活见闻,只能表示"蟋蟀"  相似文献   
3.
秦始皇远征岭南是其一统天下的关键战略步骤,但由于正史古籍疏于记载,此役派出的军队人数始终存疑,《淮南子》的记载为五十万人,但从后勤供给、岭南人口等客观条件辨析,《淮南子》之说不足为信,秦朝并没有可能在南线投入五十万军力;部分学者推测征岭南秦军人数至多为十万,此观点有商榷的空间;但从秦朝总兵力的布局角度考察,推测秦朝真正投入南线的军力至多为二十余万。  相似文献   
4.
唐作藩等五位先生编著的《古代汉语》(上、中、下)是被国内许多院校文史类专业所选用的优秀教材。该套教材自1980年初版,而后又经过大幅度修订,至今再版多次.发行量很大,在同类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笔者对若干注释有些疑惑,现不揣冒昧,谨对“其为美锦,不亦多乎?”、“大理评事”、“钴砑”等词句的释文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认为"中国文明的顶峰不是唐朝而是宋朝",宋代是"知识分子、官员士大夫以及广大民众的黄金时代"。为证明"宋朝达到中国文明的顶峰",作者提出了宋代农民欢乐说、宋代妇女幸福说、宋代官场廉洁说、宋代士大夫人格高尚说,并盛赞宋朝统治者所推行的高薪养廉、保障言论自由等政策,特别是君相互制制、党派互监制和中央集权加仁政的政治设计。对于上述种种颇具颠覆性的论断,本文较全面地作了力所能及的学术性商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赵贞信先生的《封氏闻见记校注》提出11条校点可商之处,并略加考辩。  相似文献   
7.
钱仲联先生标校的《钱牧斋全集》实为近代钱谦益作品整理研究之精品,然在具体校读中,亦有个别可商榷之处,故就其中十九则,分校勘、标点两类,略作考辨,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赵义山先生主编的《明清散曲鉴赏辞典》选曲广泛、精当,鉴赏到位,编排科学,做到了普及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对明清散曲经典篇目的传播和研究大有裨益。然而,在翻阅《辞典》时,我们发现其中对一些曲家生卒年、籍里、身份、曲作数量等方面的记述仍存有不足或错误。  相似文献   
9.
曾维刚的《张镃年谱》对于南宋张锾研究具有开辟新功的意义,但其中亦存在值得考究之处,如其改字“功父”的时间、其父的卒年、其任临安通判的时间等问题,都还有商讨的余地。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词典>对"家"的释义有两处不妥: 1.把"科学家"的"家"一处释作词根,一处释作词缀,前后处理不一致. 2.把"秋生家、老三家"的"家"释作后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