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篇
教育   228篇
科学研究   12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红学”研究的领域,对王熙凤的看法一直是有争议的。特别是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一度给王熙凤冠上“封建代表”的帽子。所以,至今对王熙凤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对宝、黛、钗等人研究的深度。本文即围绕着“王熙凤的封建性与前瞻性”展开论述,分析王熙凤这个千面千手的文学艺术形象。文章首先从王熙凤的性格形成原因入手,定义出她的性格核心——以权、财为中心。其次研究从这一价值观指导之下的凤姐的所行,挖掘其前瞻性。然后是从揭示凤姐的封建外衣切入,分析出凤姐身上固有的封建属性。最后,综合评述王熙凤的总体形象。  相似文献   
2.
凤姐——您在哪儿啊?女孩一进门便大喊道。正在喝茶的罗玉凤皱了皱眉,呵斥道:有没有规矩!和你说多少次了,要矜持,别出去给我丢脸!女孩撇撇嘴,望向她的眼神明显带着不屑和深深的厌恶,可惜自己又没有办法反驳,谁让她是公司的财神呢!  相似文献   
3.
任何描写都不是文学作品中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联系着人物的思想活动。鉴赏文学作品,分析人物形象,应该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入手。如何通过外貌描写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  相似文献   
4.
柴欣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1-114
王熙凤和思嘉丽分别是东西方小说的“女强人”形象代表,她们为权力而奋斗的故事是“女强人”的成功之道。性格的差异和手段的不同,使她俩有着不同的命运,她们的形象也闪烁出不同的光芒。通过分析两者的性格和命运来探讨她们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年龄忽大忽小,这是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通过增、删、调、改、分、合方法把小凤姐改为大凤姐而造成的。这是创作的需要,非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6.
中学课本所选《林黛玉进贾府》一回,是众多主要人物登场亮相的重头戏。作者调动多种手段,进行大量精彩纷呈的外貌描写,有的工笔雕琢,有的虚笔写意,浓妆淡抹,各具佳妙。而王熙凤、林黛玉的外貌描写更是张弛有度,入木三分,彰显了二人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章从王熙凤在贾府的基本身份(贾琏之妻)切入,通过分析王熙凤与贾琏、鲍二家的、贾瑞、尤二姐等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透视王熙凤的心理内质,揭示王熙凤对“琏二奶奶”这一角色意识隐秘的心理变化历程-从认同、失落到裂变,以期再丰富王熙凤这一人物的形象内容。  相似文献   
8.
吴彦廷 《科教文汇》2012,(19):86-87
文章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王熙凤是一个善于玩弄权术,精明能干,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刁钻狡黠,机变逢迎的人。她身份高贵,地位显赫。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值得我们含英咀华的经典。书你一定读过,不过可不一定精通哦!快过年了,我们来一趟热闹的红楼之旅吧。先从第一关开始——第一关1.《红楼梦》中金玉良缘象征的是的和的,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资源匮乏,使求知欲望强烈、性格活泼的学生感到枯燥和厌倦。语文老师们为改变这一现状,可谓是费尽心机、绞尽脑汁,但却事与愿违、收效甚微。相反的,学生们对金庸作品、《读者》、《动漫时代》等作品却喜闻乐见、津津乐道,尤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