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盂萍萍 《学语文》2013,(6):75-76
近几年来。以王荣生、李海林先生等为主提倡掀起的有关语文教学内容的讨论,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人响应。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讨论,不仅言之者日众,而且有逐渐深化的趋势。下面我就以《琵琶行》这篇文章为例,来谈谈教学内容的确定。我选择了郭玉霜和于晓莉两位老师的《琵琶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
日常口语交际能力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应用的口语表达的能力,并不是简单地把日常生活交际场景搬到课堂上来  相似文献   
3.
杨烁 《考试周刊》2011,(1):43-44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里面有一篇对省一等奖的课进行点评的文章,言辞犀利,不留情面地指出这堂课连最基本的教学内容都没有掌握好。前几周,在越秀区也有一堂《竹影》的公开课,因为王荣生教授的点评,所以教研员们评得十分小心。  相似文献   
4.
王荣生教授指出:“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他还说:“合适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语文课“教什么”永远是第一位的,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本质,也决定着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然而,很不幸,迄今为止,出现问题最多、最严重,又最不为广大语文教师所知觉的,恰恰就是“教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荣生教授认为,口语交际课按课程内容,可分为“日常性口语交际”“组织性的口语交际”“书面语的有声表达”三种课型。显然,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辩论、讨论、采访这类的内容应属“组织性的口语交际”。它的课程内容不是“怎么听、说”,而应为“听、说什么内容”。  相似文献   
6.
王荣生教授认为:“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有在考试的试卷上才有用,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是的,“教什么”要比“怎么教”重要。然而,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新、奇、异,忽略了教学内容的规范性和规定性,导致教学内容混乱甚至消弭。  相似文献   
7.
王荣生教授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教师每天用于备课的时间,高中老师多为4小时,初中老师多为2小时。而这些教师备课的主要精力基本花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选文,揣摩教材编者意图,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读过王荣生教授和儿童文学专家方卫平教授等主编的《新课标语文学本》小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以下简称《学本》),心灵为之一震。  相似文献   
9.
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决定语文教学效益的两个基本要素。尤其前者,是影响语文教学效益的核心要素。王荣生教授认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问题,往往根源于教师的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0.
方源 《现代语文》2011,(1):148-149
王荣生先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对"语文科课程"基本概念的构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语文课程目标、语文教材等方面树立了系统的分析框架。在对我国语文教材选文的分类进行梳理之后,王荣生先生鉴别出了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