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3.
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许多以印度殖民地为背景的作品构成"印度系列";"印度系列"为杜拉斯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风格。"印度系列"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和鲜明的形象,也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虚空"情结。"印度系列"创作个性的产生与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生长环境、生活经历以及个性追求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4.
缪岑岑 《文教资料》2012,(32):155-157
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龚古尔文学奖获得者玛格丽特.杜拉斯一生创作丰厚,为世界文坛抹下了浓重的一笔。她的《劳儿之劫》被认为是众多作品中最美、同时也是阅读难度较大的一部,开启了"女疯子"小说系列,劳儿因此成为杜拉斯笔下重要的人物之一,她所体现出来的痛苦、遗忘和欲望也是杜拉斯其他作品中所要表现的重要主题。本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试通过探究劳儿悲剧命运的形成过程,揭示劳儿无法走出"黑夜"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法国女作家杜拉斯在1950年出版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84年出版的<情人>和1991年出版的<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中都描写了同一段情感故事中的同一个情人.但是,在三部作品中,情人却出现了不同的形象和不同的种族身份.文章试图从形象学的角度探讨其形象变化不定背后的"我"与"他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形象学是比较文学理论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以形象学为依托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对本国形象的理解与阐释。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自传性小说《情人》正是可以被形象学细致阐述的典范。它承载了杜拉斯在西方社会集体想象的影响下对中国人乌托邦式的想象与刻画,也展现了一位女性对异国爱情意味深长的追溯与怀念。  相似文献   
7.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平静的生活》主题充满了"死之痛"和"生之厌",是集中表现作家杜拉斯死亡观的一本小说,也是作家一系列表达"爱与死"小说的前奏。小说主人公在他人之死的观照中,体会到人生的虚无与幻灭;在感受自我之死中,完成了对爱和生命意义的找寻。这与海德格尔"向死而在"的死亡哲学殊途同归。从小说叙事中,作家杜拉斯完成了对死亡、生命、爱情的富有哲学意味的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