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2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与司马迁相比,班固具有鲜明的崇儒思想,但班固却不是唯儒家思想是从。在《汉书》里,道家思想仍然有相当的体现,其中明引或暗用道家学说的地方并不少见。班固对道家思想给予了相当的肯定并吸收了其较多的合理成分。班固在《汉书》里体现的道家思想可从其家学渊源和自身遭际中寻找出答案。  相似文献   
2.
中国叙事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然而叙事诗理论却一直到东汉班固才真正提出来,即<汉书·艺文志>"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这标志着中国叙事诗理论走向自觉.班固清楚地认识到叙事诗的特征是在"感于哀乐"之"情"背后隐藏着"缘事而发"之"事",这种认识在两汉时期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汉代乐府采诗制度,对叙事诗理论走向自觉产生了的极大的推动作用.采诗传统源自先秦,发展于两汉,在采诗传统的背后是一种政治诗学观,即通过诗歌干预现实政治.这一政治诗学观对后世文人叙事诗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汉书·匈奴传》与《史记·匈奴列传》对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汉书·匈奴传》与《史记·匈奴列传》的对校,可以发现班固较之司马迁在民族关系史料的处理上,有一定的补正之功,但其间更为明显地存在着以改字、移句、删节等手法来损伤史料,斥责匈奴的欠妥之举。笔者认为班固成段地补入征服异族以显中兴之业的载记,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史家撰写意向不一所致,主要是由于以实力对比为基础的汉朝对匈奴的基本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使然。文章再次强调史载要真实,史家应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4.
汪志强 《黄冈师专学报》1995,15(2):69-72,84
本文以儒家礼法观念和仁政思想为参照系.分析研究了《汉书》所反映出的班固的法律思想,将它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王张礼治为主.法治为辅,礼法结合,德刑相参;二是反对严刑峻法,主张约法省禁;三是重视任贤执法。全篇并指明了班固的法律思想如同整部《汉书》以儒家的正统观念论是非的特点一样,打上了儒家正统观念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比较司马迁与班固在历史观上的差异,对于研究《史记》、《汉书》乃至两汉历史有重要意义。以天人关系、封建正统史观、历史进化、经济观点为着眼点,并分析原因,力图找到学习两汉历史的门径。  相似文献   
6.
班固比司马迁更严格地遵循了封建正统思想,《汉书》更被后世史家尊为"万世不祧之宗"。文章结合正统思想的渊源,对《汉书》中正统思想的体现作了简单的论述,以初步探讨班固的正统思想。  相似文献   
7.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我国历代的劳动人民以及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等等都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8.
《史记》和《汉书》是中国历史学上的两部鸿篇巨著,书中都有项羽的传记,但两书中项羽的形象有着明显的差别,而且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也有较大不同,这现象出现在两位以实录为特点的史学家手下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汉书·艺文志·数术略》较完整地反映了汉代天人合一思想系统的特殊性。在勾勒出这个系统框架的基础上,溯沿其形成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班固辑录《汉志·数术略》时对刘向、刘歆父子在《七略》中体现的天人合一思想的批判性继承。  相似文献   
10.
《史记》与《汉书》,是汉代最具影响的两部史书,其中有关乐府诗的述论,成为司马迁与班固乐府观的直接反映。司马迁的乐府观,主要表现为对"前乐府"功能的注重、对"古者诗"与"诗三百"的称美、对"前乐府"文本整理的重视三个方面。班固的乐府观,则重点表现为首次对乐府诗进行了概念方面的定义,并由此勾勒出了乐府诗原生态的民歌特性,确立了其文学地位与文学价值。尤其是其中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八字,更是成为后人衡量与检验乐府诗的一条准律,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