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白修德,一个不该忘记的外国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白求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在中国的知名度可能超过任何一个外国人.20多年前我在豫西乡下跟着生产队的大人们在农业社的土地上磨洋工时,就常听那些饿得腹胃紧贴一起但心情却异常舒畅的社员们总爱把一句自编的歇后语挂在嘴边:"白求恩的弟弟--白求(球)了"由此可见,尽管在他的家乡,白求恩的名字百分之七八十的人不知道,但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有着极高声望的.  相似文献   
2.
许学芳 《青年记者》2006,(19):70-70
1990年,报社调我回编辑部,在农业部做事。那时报社办公楼在济南市经十路,农业部在八楼。农业部的工作就是专管农业的稿件,专写农业的稿件,大众日报既然是个“社”,我们农业部就自称是“第八生产队”。从1990年起,农业部的主任开始是王培文,后来是我和徐守礼。什么主任?就是一生  相似文献   
3.
许湛荣 《广东教育》2005,(12):60-61
那是1967年的仲夏,我从侨乡的一所中学毕业,当即加入千千万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行列,回到久别的故乡务农。凭着一双勤劳的手,一副铁肩膀和一丁点儿聪明,不久,我就当上了生产队青年科技小组的组长。那时,我除了用一把锄头修地球,一务扁担挑贫穷之外.业余时间就搞科技实验。此时此刻.知识与科技对于我来说,显得格外的重要,于是,我通过自学来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4.
杨作民 《大理文化》2009,(Z1):48-49
1970年,我在宾川县东风人民公社当知青,并时断时续地被抽调到生产大队、公社和宾海大沟工程指挥部做一些文字类的打杂工作,因此对宾川一部分农村的学大寨运动有一定的了解。据我所知,宾川农村的学大寨运动分为两个  相似文献   
5.
封山下狠手 人们又发现,不但树木能有效地拦截降雨,而且蒿草也能拦截降雨,草多草密的地方效果会更加明显。不知是政府的号召,还是大队的统一组织,从那时起,每个生产队都建立了一到两处封山区,大队也在大石洞子、大阴坡、敖包山等三处建立了封山区,而我们生产队则在砬同子沟建立了两千亩的封山区。具体做法:首先划定封山区域,然后在封育区的边缘上埋上木制或石制的标牌,  相似文献   
6.
灵武农场供电所基本情况介绍 灵武市供电局农场供电所位于灵武市西郊、灵武农场场部东侧,担负着农场四个大站、10个农业生产队、5个园艺队、5个大型畜牧养殖基地、3个工业园区及粮-;S/in工厂的供电及服务工作。2000年12月由灵武农场电管站改制为灵武市供电局农场供电所,跨入宁夏电力公司农电管理行列。农场供电所供电面积63.3平方公里,辖区总用电户数5010f=,供电人口13148人。辖区内10KV线路2条,线路总长61.89KM,04KV线路总长27.8KM;  相似文献   
7.
李锡琴 《小学生》2013,(7):8-11
名家寄语:优秀的作品,都是美丽的海浪花,让生命在文学的海洋中快乐启航!主持人语:去年,"快乐写作课"栏目刊登了一年"牛牛的写作故事",那些轻松、生动、有很强指导意义的写作故事就来自于本期名家——李锡琴老师。  相似文献   
8.
在潮州市潮安县城镇企业中,大量的农民工放弃到企业"单干",而是加入类似"生产队"的非正规劳动组织中,以"生产队派遣"方式解决务工问题。这种用工方式具有独特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劳动关系,给企业和劳动者都带来不少好处,但缺乏正规劳动法律手续。规范这类非正规用工方式需要政府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与合作。  相似文献   
9.
    
我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那个时候的晚上.家家都点煤油灯。从我记事时起.父母每天都要去生产队干活,说是“挣工分”,辛辛苦苦干一年.家里年年都透支:因此,父母省吃俭用.就连晚上也不轻易点灯。  相似文献   
10.
忆苦思甜     
高涛 《档案天地》2011,(3):14-18,57
"天上布满星,月牙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申,……"这是一首极具时代色彩与政治色彩的歌曲,名字叫做<不忘阶级苦>,可以说这首歌在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响遍了中国的每个城市、每个乡村,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们,至今仍然能回想起这<不忘阶级苦>的旋律.使这首歌获得如此高的知名度,能如此深入人心的原因,就是本文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