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5433篇
科学研究   684篇
各国文化   88篇
体育   309篇
综合类   207篇
文化理论   40篇
信息传播   113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448篇
  2014年   863篇
  2013年   489篇
  2012年   507篇
  2011年   612篇
  2010年   509篇
  2009年   475篇
  2008年   655篇
  2007年   527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期刊管理 适应实际需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总结出订购期刊的基本原则,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按可读性测试法筛选期刊的基本作法,适应实际需要验收“装订”期刊的新作法。  相似文献   
2.
陈中春 《垂钓》2004,(3):34-35
自然水域的鱼儿生存环境十分复杂,钓者应仔细地分析过钓场的具体情况后,再作出正确的选择。初到一个钓场,一般说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相似文献   
3.
抛竿用线     
李哲 《钓鱼》2004,(7):32-32
先把鱼线轮固定在抛竿上,关闭出线开关,将线从小磁环按正常穿线的相反方向,自上而下,先小后大地从磁环中穿过,将线档架翻开,再将线头结死扣拴在线轴里,把线档架复位。如果装的是散装线的话,可找个人协助一下,先将散线一圈圈的理顺,绕线者应缓慢地一圈圈地绕。遇有相交的圈数,应仔细地理顺后再绕。绕盘线时,可一人独立操作。可将地上放一只面盆,然后用些东西盖住盆口,钓者手抓竿并用拇指与食指捏住线(需带手套,防止鱼线划伤手指),可稍稍捏紧一些,使绕上的线不致于太松,此外,也可将盘线套在酒瓶颈上绕,绕时也不会发生乱线。  相似文献   
4.
5.
东子 《中国钓鱼》2004,(5):35-35
在竞技比赛中,垂钓高手们都拥.有着各自的秘密武器,其中用饵之道更是他们手中秘而不传、能够出奇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6.
7.
动力工程     
《中国科技信息》2006,(13):328-329
湿蒸汽两相压缩过程工作特性理论研究;户用沼气池综合效益评价方法;温粘效应下椭圆瓦轴承动特性系数一维模型算法分析;2005年煤炭经济运行评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多功能架竿     
林丽 《中国钓鱼》2006,(5):55-55
为解决钓友出行方便,市场上现有一种多功能架竿:一只架竿能解决您不同的需求,它可架手竿、海竿、手海两用竿。它体积小。有两节方形不锈钢铝合金竿,三个滑动不锈钢两节铝合金圆管支竿天线(可同时架三支海竿),收缩长80厘米左右。八字形两节伸缩不锈钢支架,稳定性好,重量轻,多用轻便是它最大的优点,相信它会让您的垂钓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9.
云淡风清     
秋高气爽的清晨。独自坐在运动场的观众席上,听说被风儿吹落的黄叶在地上划过发出的沙沙声,望着瓦蓝的天空下美丽的校园,我的心底不觉地涌起一种莫名的美好与忧伤,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四依”中的“依于义不依语”肯定言语的表现功能,赞成以神教为目的的文章事业,这无疑助长了六朝的重文风气;“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作为义学界对义解文字提出的一个水平标准,它的内涵是讲求文意关系的平衡、协和,以此引发了文学界对文章文意关系的理性思考,从而导致了齐、梁时代对文风的大讨论、大改革;“依于智不依识”的实质是“常处有而不染,不厌有以观空”,它直接影响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待自然山水的态度和体认自然山水的方法,使山水诗从以著为情走向了以达理为用,唐王维袭此模式而集其大成,扩大了这一模式在山水诗创作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