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5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将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二册“红磷转变成白磷”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微型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磷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研究性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验的微型化及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新课程改革起始学科自2002年9月起已经整体介入无锡市区。我市九年级化学选用了人教版教科书。据许多教师反应,教材中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白磷在水下燃烧这两个实验成功率低。笔者根据教师反馈的信息,反复琢磨,多次试验终于解决了这两个实验的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过程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燃烧的条件活动探究中有这样一个实验: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人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如下图1:  相似文献   
4.
看过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后,大家都会觉得赤焰金龟太可怕了。影片中介绍,引起人体自燃的虫子是一种来自西域的名曰赤焰金龟的毒虫。这种虫子以黄磷为食,遇到烈日便会自燃。  相似文献   
5.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实验2-1(图1),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引起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由于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的速度,导管中原来没有水而冷却后有残留水,维持红磷燃烧需要的氧气体积分数相对较高、因而无法除尽氧气等原因,导致实验误差太大。另外,  相似文献   
6.
初中化学教材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常用的方法都是在烧杯中放入热水,烧杯口部盖一块薄铜片,然后在热水中放一小块白磷,铜片上不同的位置上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和少量红磷,通过比较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白磷和红磷的燃烧现象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教材中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存在以下缺点:①如图1所示实验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事实上很多教师通常都在普通教室里做实验,金属片上即使放很少量的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也会迅速弥漫教室空间,造成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白磷在水下燃烧实验"的微量化设计,使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用水吸收生成的产物,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对人体的危害,并可反复多次观察白磷燃烧现象。改进后实验兼具简约性、安全性、环保性、可操作性以及趣味性。  相似文献   
9.
正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课本上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如图1,是将燃烧匙内的红磷从酒精灯上引燃再放入集气瓶中。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扩散出去导致实验误差较大,另一方面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改进方法:如图2,取绿豆粒大小的白磷放在注射器中,注射器置于装有沸水的烧杯上方,利用水蒸汽使温度达到白磷的  相似文献   
10.
正燃烧条件的实验(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图1)看似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但是实验过程中五氧化二磷在空气中扩散,不利于师生健康,不符合环保要求,而且给热水中白磷提供氧气(或空气)完成燃烧实际操作非常不便。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并实际操作,通过对各种改进实验设计的反复实践对比,设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