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公元3世纪中后叶百济国家诞生后便出现了城墙聚落,从此开辟百济最初的都城.百济最早的都邑汉城或慰礼城(即今首尔),称为汉城期.475年,汉城为高句丽所陷落,迁都于熊津(即今忠清南道公州),称为熊津期.此后,538年再次迁都于泗沘(即今忠清南道扶馀),称为泗沘期.汉城期都城由风纳土城和梦村土城组成,两城相距不到1公里,其中北侧的风纳土城规模更大,是较早的都城,南侧的梦村土城被推定王城.熊津都城被认为具有应急避难性质,所以修筑了主要作为防御的公山城,但在都城功能上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城市空间不够等.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百济有计划营造了新都城,即泗沘都城.泗沘都城将扶苏山城和罗城即外郭融为一体,以此提高都城防御能力,又以外郭区分京域范围,以网格形系统规划城市空间,这些特点是韩半岛古代都城中前所未见的新因素.  相似文献   
2.
该文运用文献和考古材料,对六朝政权与朝鲜半岛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国家之间的交往分别进行了论述,揭示了六朝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对朝鲜半岛三国的文明进程产生的影响及其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初唐历史中,对于刘仁愿其人的事迹,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他在海外奋战数年,为唐王朝开疆扩土建有相当的功勋。但是,新、旧唐书未为其立传,他的事迹只能从两唐书刘仁轨传及一些金石文资料中得其点滴。尽管如此,刘仁轨传中的有关记载仍有质疑探讨的必要。本文采用中、韩、日现存史料,对新、旧唐书刘仁轨传中的一些记载提出质疑,辩明刘仁愿在百济留守军期间所任官职,并对刘仁愿、刘仁轨在百济留守军后期产生矛盾的原因诸问题提出看法,以期对此一时期唐与韩半岛关系的硏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该运用献和考古材料,对六朝政权与朝鲜半岛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国家之间的交往分别进行了论述,揭示了六朝政治、经济、化等等方面对朝鲜半岛三国的明进程产生的影响及其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7世纪后半期的唐日关系围绕朝鲜半岛展开。白江口战役后,唐朝为实现在朝鲜半岛的战略规划,三次派遣使者赶赴日本,或为重建百济稳定后方,或为对抗新罗而寻求援助。战后的日本不再直接介入朝鲜半岛事务,但仍对半岛的局势保持着敏感。对于唐朝,日本抱着惧而远之的态度,这种恐惧心理的产生既有现实威胁的因素,也是统治者为推进“大化改新”的进程而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百济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隋唐时期,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达到了顶峰。百济乐舞是百济文化的重要体现。百济灭亡后,其乐舞文化长期存在,并且被新罗继承,成为朝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隋朝国祚短暂,但其作为一个统一王朝,与朝鲜半岛诸政权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并鉴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对争霸中的朝鲜三国采取了轻重有别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对高句丽的重视直接构成了隋与朝鲜半岛交往的主要内容.从中得出,隋朝为重建统一的"天下秩序"所付出的努力与代价不容忽视.其对朝鲜半岛的既定政策,最终被唐朝继承.  相似文献   
8.
《三国史记》关于棘竭、渤海的相关史料,反映了秫揭、渤海与中原王朝及新罗、高句丽、百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包括渤海建立前棘辐与三国之间的相互征战、秫辆对唐朝的隶属关系,渤海建立之后渤海与唐、新罗的关系等,这些史料是金富轼摘抄中国、朝鲜古代史料所为,尤其是一些朝鲜古籍中的史料,对于探讨新罗、高句丽、百济的历史,以及中原王朝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统辖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东亚世界中,朝鲜古代文化对日本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认为,自百济儒生始传儒学后,姜沆再传具有朝鲜持色的朱学——退溪学,使日本儒学走上了独立的发展之路。同时,古代朝鲜在佛学、饮食等文化东传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谭汝为 《寻根》2014,(4):134-135
<正>韩国人的姓氏,除朴姓之类外,许多姓氏如李、张、韩、金、高、卢等,与中国汉族姓氏相同。韩国人与中国汉族相同的姓氏,二者虽有联系,但作为家族血缘关联并不大。因为在历史上,朝鲜人的汉姓大多出于仰慕中原的心理而自己改的,但也确有少数是由中原汉人迁徙到朝鲜半岛后保留了中原姓氏。朝鲜族人中的汉人后裔,估计在千万以上。打开电脑点击"韩国寻根"四个字搜索,可查到许多韩国名人、望族来中国寻根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