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宁辉 《新闻世界》2007,(2):23-24
2006年12月20日上午10时25分,新中国第一代相声大师马季走了,永远地走了。噩耗传来,爱戴他的人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几十年来,他那熟悉的声音,他那张熟悉的笑脸,把欢声笑语传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谁也没有想到,如此富有魅力的声音会嘎然而止。大爱轮回生生不息。有谁会想到,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马季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牵挂着一位远在东北的身患白血病的女大学生,为了那个年轻的生命不在异乡凋谢,他倾情救助,鼓励女孩与病魔顽强抗争!  相似文献   
2.
綦丹红 《辅导员》2010,(4):23-23
“六一”那天,到女儿所在的学校观看演出活动,我发现主持人在报幕的时候,每个演员的名字都响亮地喊出,一个舞蹈节目十几个演员一一报出来。“小小演唱家李字”“未来的相声大师王宁”“小演员星宇”,每个孩子的名字都成了一首动听的歌谣。  相似文献   
3.
相声大师侯宝林虽然去世了,但他留给我们的相声是那么幽默有趣,无疑是一笔宝贵财富,而今我们从电视上还可以看到他的笑脸,听见他幽默诙谐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相声大师侯宝林,生于1917年,满族人,是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从艺60年,唯一愿望就是为人民带来更多的欢笑,他为此奋斗了一生。事实也确实如此,无论侯老走到哪里,哪里便响起欢乐的笑声。正因为侯老为人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所以人民想念他,怀念他,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幽默?相声大师侯宝林说:“幽默就是无声的相声。”此言妙极.如果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能以表演相声的心态去写作.幽默的个性也就展现出来了。更可贵的是.这种幽默的风格还特别招人爱。  相似文献   
6.
理晓 《家长》2009,(1):13-14
《教训》是著名相声作家王鸣禄先生的得意之作,也是已故相声大师高英培、范振钰的代表作之一,相声的主人公“三梆子”和他的母亲“坐地泡”的形象在天津可谓是家喻户晓。而在众多有关家庭教育的相声之中,《教训》应该算是最为出色的作品,因为它通过完整展现一个小伙子(“三梆子”)的成长及走向犯罪的历程,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合格的家长形象,暴露了众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1964年10月,时年47岁的侯宝林随中央广播说唱团赴北京市郊密云县河南寨村劳动锻炼。当时,侯宝林穿着朴素,一件军棉衣早已退色,从外表看,谁也不知道他就是名扬全国的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与刘宝瑞、曹桂林同居一间厢房,房东是刘保元。侯宝林除了白天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外,收工后还帮刘家挑水、喂猪、做家务。  相似文献   
8.
船长的高招     
有篇文章叫《这辈子饿不死了》,说的是相声大师侯宝林知道两个儿子都搞文艺,就坚决反对。后来,看了儿子侯耀华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这才说:“这回我可以闭眼了,耀华这辈子饿不死了。”同学们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9.
史玲 《教育艺术》2006,(10):55-55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有人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融播音员的清晰、相声大师的幽默、评书演员的流利、“故事大王”的激情于一体。这是教师教学语言的理想境界,要求所有教师都达到这种境界是不可能的,但教师的教学语言起码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相声大师侯宝林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相声演员“现挂”的本领不能丢。什么叫“现挂”呢?它是指演员根据演出的实际情况,凭借聪明才智,巧妙化解或即兴发挥,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课堂教学与相声表演并不太一样,它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更需要我们的教师和相声演员一样拥有“现挂”的本领,凭借自己的智慧,将课堂突发问题化解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创生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