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1篇
教育   322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祝 《班主任》2004,(1):14-14
平日翻阅兵书,觉得带兵与带班有不少相通之处,便将做班主任的体会与兵法融通成文,献给诸位教育同仁,以求指正批评.  相似文献   
2.
《大观周刊》2006,(46):8-9
男人为什么喜欢坏女人?因为坏女人浓重的江湖气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种惺惺相惜、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如音感.《新龙门客栈》里的张曼玉之于梁家辉.《英雄本色3》里面的梅艳芳之于周润发.都是如此。江湖凶险.危机四伏.这些东西对一个相夫教子的好女人来说是陌生的.男人既不能、也不想与之交流。 坏女人则不同.当男人与她们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时.总是能在她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更多的平等和共同语言。共同的经历使他们心灵相通.让他们倍感轻松……[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精品导读     
正《教书匠》内容简介:该书写的都是作者在纽约市一所高中三十年教学生涯中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故事。其中既有开学第一天因为吃了一名高中男孩的三明治而差点被开除的惊险经历,又有与校长机智的交锋,更有与学生之间感人肺腑的一幕幕。在一个个故事的背后,一位有着爱心与智慧、与学生心心相通、不妥协于任何权威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西方都有讲天人合一的传统,以天人合一为中国特有的思想恐难成立。余英时从轴心时代的文明突破来讲中国独特的内向的天人合一,其实也有很多问题。因此,如果要研究中国的天人合一之说,应该更深入细致地分析。对此,张岱年曾指出天人合一有两种意义:一是天人相通,二是天人相类。结合近来出土的简帛材料和有关传世文献,可以发现张岱年的说法还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天人相通和天人相类共有的思想基础是天人感应。儒学大讲天人感应的灾异学说,将宇宙论和人事相结合,其发展的一个方向是子思《中庸》的圣人"赞天地之化育",另一个方向则是将人世伦理说为天之规则。这两种说法都有更早的思想来源,且都有修养方法。诸子百家说天人合一,有不同的"合",或合于圣人君子,或把人伦合于天常,或合于天道而非人道,或合于天而非人,乃至非圣人。而即使讲天人之分的荀子,也在讲天人合一于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象神;象鬼、象兽、象人四种装扮文化活动,评述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审美意味,揭示了装扮活动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李中华 《文教资料》2006,(21):189-190
鲁迅和毛泽东是现代中国的两大伟人。他们的读书观有一致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一致之处有:要自己做主,独立思考;读书必须和接触社会结合起来,反对读死书;应该多读马列主义的书。相异之处,一是对外语书的态度和认识不同,二是对读书的作用有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7.
干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就高中学生形成相异构想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学习科学概念和规律带来的困难以及高中生物教学中纠正学生相异构想应采取的方法进行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超图及其最长圈,给出了严格三点边图的最长圈下界及基于超图的相异代表系的存在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教学中,经常听到同学们反映,对一些同根不同型的形容词难以把握.在此拟就在<大学英语>中出现的以-ble和-ive,-ble和-ful,-al和-ive及-ic和-ical结尾的四组同根形容词作以比较,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者把人们头脑中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认识通称为“相异构想”,相当于前概念中的错误概念。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总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就是一种由相异构想向科学概念转变的过程。但是学生关于科学世界的观念和理论是不容易改变的,它们并不是我们所说的“不理解”,而是“不同的理解”,它们常常与学习者大量的直觉经验和信念联系在一起,根植于一个与科学理论不相容的概念体系中,学习者常常对它们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