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3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乃柬 《编辑之友》2008,(1):76-76,79
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外版图书被引入我国,与国内的读者见面.这些书籍就像是一扇扇打开的窗户,不仅开阔了国内出版人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同国外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它们带来了各种先进理论和应用技术,因而广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2.
侯大明 《兰台世界》2006,(2X):22-22
学校档案是国家全部档案财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育信息资源。通过学校档案的提供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教学、教改、科研及学校各项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学校档案开发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信息资源宝库,必将推动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新形势下的学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眼界     
有一位非洲的酋长去英伦三岛观光,回来后,别人问那里的情形怎样,酋长想了想,回答:"那里的人都说英语,连小孩子也在说。"酋长说的并没有错,他所注意的只是这些,其他的或许被忽略了。  相似文献   
4.
胡群 《教育艺术》2007,(10):76-77
2005年7月底至9月底,受徐州幼儿师范学校委派,我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厅师资处组织的赴英国Trainer Training Program(培训者培训),在英国剑桥大学附近的贝尔国际语言学院进行了为期8周的学习.两个月的赴英学习使我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英国英语教育的认识.对比我国的英语教育现状,深有感触,下面是我在英国学习时对英国英语教学的一些观感,供我国英语教学界的同行们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自己做教师已经快20年了,很多学生已长大成人,从他们的身上我也在不断反思,作为一位数学教师,怎样做才能算合格?怎样做才能让我的学生真正健康地成长,长大后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先讲一个小故事。2006级的一位学生高二时去英国留学,眼界  相似文献   
6.
“刚看完福建泉州的提线木偶表演,真是令人大开眼界”。一位比利时观众在看完演出后,难掩兴奋之情向YV华人电台记者这样表述。作为国宝级艺术珍品,中国福建泉州提线木偶戏应邀参加“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州提线木偶戏应邀参加“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亮相比利时国家剧院,该团带来的数场精彩节目,每场气氛热烈。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有小闲又有点小钱的大学生,我一度尝试在网上开店体验经营管理。结果“事业”的小芽刚刚破土,就发现周围的环境杂质太多,不太适合它健康成长,于是老老实实地听父母的话,终止网店业务,继续专心学业。不过这段经历真让我大开了眼界。我在此向大家披露一点,使热衷于网购的兄弟姐妹们粗略地了解一点网店内幕,以免今后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中考的命题规律,提出复习的方向和策略,以便老师指导学生复习应考。分别从考纲分析研读和复习注意事项两个方面来分析指导。  相似文献   
9.
宫铁钢 《收藏》2015,(3):86-91
2014年11月18日下午,由比利时籍华人吴培创办,填补国内空白的"明清外销瓷展览馆"在江苏南通如皋正式开馆,1000多件明、清两代出口销往国外的中国古代瓷器重回国人视线。填补国内研究领域空白吴培创办的明清外销瓷展览馆位于如皋市博物馆二楼,馆内1000多件明清外销瓷器型多样,有盘、瓶、杯、碟、壶等,粉彩、青花、五彩、斗彩等花色也是琳琅满目,令人眼界大开。开馆当日,五湖四海的文物收藏界人士专程赶来鉴宝,尽享视觉盛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浦生与吴培相识于2005年,  相似文献   
10.
行者     
行者无疆说的是身体也是眼界,更是思想。读万卷书也要走万里路,眼界决定意识。在西藏的路上,处处可以遇见行者,磕长头算是极致。看似无目的实际自己已有目的的行走者,我们总能见到,攀谈起来都是或曰哲理或曰人生。再有就是骑行者,与汽车相比算是悠悠而行,走到哪儿住到哪儿,没有赶路准时准点的概念。人生对骑行者表示出一种随意,他们乐意,起码此时乐意这种随意。我坐在汽车里看见高山陡坡上的骑行者,往往从内心为他们担忧:路远道险,前途未卜。但当他们从车窗上的反光镜中慢慢消失的时候,我会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