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乃良 《收藏》2006,(9):62-62
在我的多收藏品中,有几件“文革”瓷塑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有老农在田间利用休息时间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还有贫下中农为发行新农村,劈山引水,改造天地的。  相似文献   
2.
许湛荣 《广东教育》2005,(12):60-61
那是1967年的仲夏,我从侨乡的一所中学毕业,当即加入千千万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行列,回到久别的故乡务农。凭着一双勤劳的手,一副铁肩膀和一丁点儿聪明,不久,我就当上了生产队青年科技小组的组长。那时,我除了用一把锄头修地球,一务扁担挑贫穷之外.业余时间就搞科技实验。此时此刻.知识与科技对于我来说,显得格外的重要,于是,我通过自学来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3.
上山下乡     
烸铂 《档案天地》2012,(11):11-17,29
简而言之,上山下乡运动指的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  相似文献   
4.
蔡宏俊 《兰台世界》2007,(10S):70-71
1944年秋,国民政府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全国知识青年积极响应,踊跃从军。然而对此运动的评价一直众说纷纭,那么,此运动具体情况到底如何?笔者查阅了相关档案,试图整理出此事件的一些脉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张育海,北京四中1967届高二(2)班学生。1968年底从北京动身赴昆明,后分到瑞丽农场。1969年2月11日参加缅甸人民军,在3月的一次战斗中因作战英勇荣立二等功。同年6月21日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张育海的事迹当年曾在云南省知识青年中广为流传。近年来被更多的媒体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6.
舒放 《新闻天地》2009,(9):27-27
这是远在1974年夏季的故事。那一天,作为知识青年的我同队上的农民一起劳动。上午,我们就近在大队副支书家里歇憩。闲着无事,我见身边打麻机上有一张湖南日报,便拿起看了起来。第3版刊登的都是文学作品,有散文、诗歌、评论什么的,我一下子看入了迷。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一大批知识青年,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纷纷离开城市,或到农村定居和劳动,或到祖国边疆支援建设。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渐渐淡忘了对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记忆。近日,一组有关当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老照片,将我们的视线再次拉回到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联系到最近几年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大学生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就业的政策,不少人联想到40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学生村官与40年前那场影响了1700万知青命运的政治运动相比,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就有必要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刚刚度过60岁生日的著名作家韩少功,推出最新长篇小说《日夜书》。曾经作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韩少功,亲身经历了那段不同平常的难忘岁月。三十多年过去了,他一直在回忆、反思知识青年一代对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影响。他在创作了《马桥词典》、《暗示》这两部长篇小说后,历经十年的酝酿构思、数易其稿,"吝啬"地将《日夜书》呈现给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抗战前期青年踊跃参军持肯定态度,但对后期从军运动却持非议态度。具体从投笔从戎运动概况、国民政府发起运动的军事、政治需求的原因以及运动背后的国民党内部派系纷争三个角度来分析,认为要评价知识青年投笔从戎这一运动,应该从知识青年这个运动主体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